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台商杂志&网络

马英九连任加固两岸产业融合趋势

2012-03-28 11:06     来源:台商     编辑:王思羽

  马英九的第一任任期遭逢全球经济最动荡时刻,撑起台湾经济的很大的部分就在于两岸经贸。马英九连任无疑确认了两岸融合的趋势,给两岸关系的稳定发展吃上一颗定心丸。

  台湾2012年大选的两岸关系可谓有惊无险,最终马英九以两岸和平和稳定前景获胜,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台湾民众对“九二共识”的更广泛认同。然而欧债危机当头,全球经济复苏步伐难见起色,两岸经济亦各遇挑战,惟有和平共处并继续走向融合,才是两岸改善经济、应对困境之良策。马英九连任无疑确认了两岸融合的趋势,给两岸关系的稳定发展吃上一颗定心丸。

  两岸经贸交流融合将加速

  “马英九连任,目前的两岸关系大的政策会比较稳定,会有很好的延续性。”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所所长张文生表示,估计两岸两会的后续谈判、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谈判等几大两岸议题会顺利举行,两岸各方面的交流和开放都会持续下去,两岸经济往来会更进一步的扩大和密切,包括货物、货币、服务贸易结算等方面,以及两岸贸易方面的关税优惠亦将进一步扩大。

  多位台商大佬在1月14日选举结果公布后纷纷表示欢迎。台升集团董事长、全国台企联会长郭山辉表示,“对台商来讲,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具有指标性的。马英九的再次当选,将增加台商对于大陆投资的信心,对于外商增加对台湾的投资也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北京市台商协会会长林清发则表示,台商需要把握未来四年快速发展的好时机。“台商现在脚底下就是全世界最大最好的市场,目前大陆已经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市场,对于台商来说,双方没有语言和文化的隔阂,在马英九连任后,两岸的经贸将更加活跃。”

  陆资赴台或现“爆发”

  随着马英九的连任,ECFA后续的货品贸易和服务业协商有望陆续展开,两岸投保协议也有望在2012年上半年签署,为陆资赴台“鸣枪起跑”。
分析人士称,过去四年马英九在连任的压力下,两岸经贸政策瞻前顾后,走得并不快,但现在连任包袱已没有,两岸经贸政策未来将步入正轨,陆资赴台投资也会加快松绑。

  台湾经贸部门工作人员分析,马英九连任,两岸重大政策中,陆资赴台将会予以优先“较大幅度开放”,并有可能转为正面表列;台湾已将陆银参股上限放宽到20%及25%,包括拟开放陆资参股LED产业,陆资赴台可望出现“爆发性”成长;“两岸货币清算协议”更有望速签,协议签署后,台商也可直接开立人民币支票,可降低台湾金融机构的营运成本,也有利于两岸贸易货币交流。

  台商更安心加码赚钱

  多项民意调查均显示,ECFA是台湾民众对马英九执政满意度最高的三项政策之一,另两项是两岸直航、陆客来台。

  业者指出,目前欧美金融环境不稳定,两岸关系稳定将是“乱世中寻求成长”的避风港。马英九连任,意味着两岸和谐关系的“九二共识”获得强而有力的支撑,企业界除感恩马英九前四年为两岸经贸交流取得的利好外,更看好未来四年两岸的投资环境与政策,纷纷加码投资。

  台湾乡镇市民代表会联合总会秘书长刘冠雄表示,他与大陆业者合作,正在福建建设一个较大规模的两岸农民交流培训基地,希望马英九连任后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让他更加有信心带领台湾农民“西进”大陆。

  马英九连任,两岸关系可望平稳发展,岛内指标企业也相继宣示加码投资。目前已有一家大陆电视机业者对投资台湾友达很感兴趣;而台湾石化、水泥等产业将启动高达数千亿元(人民币,下同)的投资案,石化业前两大投资案包括金额4350亿元古雷半岛投资案,以及台塑集团1350亿元的大乙烯计划,2012年都有机会顺利通过,并正式动工。

  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亦表示,将继续扩大在大陆和台湾的投资,并将在台中征召员工,打造精密机械、光学自动化与机器人中心。马英九的连任,将成为台商在大陆发展新的黄金时期。

  两岸经济依存更紧密

  马英九的第一任任期遭逢全球经济最动荡时刻,风暴来源还是过去全世界仰其鼻息的美欧等高度发展国家,在美国群众走上华尔街、英国失业青年在街头烧杀掳掠的同时,撑起台湾经济的很大的部分就在于两岸经贸。

  马英九连任后,150万台商希望:快速推动并完成ECFA后续协商,扩大早收清单,尽快签署两岸投资保障协议;尽快解决重大台商投资纠纷,设立专项基金,协助台商转型升级;去除不合理的税费,如建坝赞助费,正视内销一件商品、大陆消费者要付五成税款的畸形现象等。

  更多的台湾百姓则希望马英九:尽快弥补选战中蓝绿的撕裂;提出未来十年清晰具体可行的产业政策;改变魄力不足的缺点,在两岸政策上迈开大步,加快两岸产业分工和深度对接;培养年轻有为的接班世代,扩大台湾经贸实力;有效控制房价物价,扩大就业等。

  可预见,未来四年大陆会继续加大对台湾的经贸合作,大陆仍是台湾最大的发展腹地,两岸的经济依存度将日渐深入。如何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模式,将会是今后最重要的探讨问题之一。(陈薜薇)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责编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