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定两岸经合走向 不可错失良机
“台商曾以搭顺风车的方式参与了大陆‘十二五’规划,期待‘十三五’规划,能以两岸协商的方式将台湾的需要纳入。”罗怀家表示,“大陆若能就‘十三五’规划与台商展开密集研讨,充分听取台商心声,并尽量将其纳入‘十三五’规划中。那么,‘十三五’规划可望成为台商转型升级的关键助力。另外,像是台资企业享受国民待遇、融资与劳动力等台商关注的重点问题,在规划中都能明白写入,也是对台商展现诚意。”
对于台商的期盼,海协会会长陈德铭日前表示,将调查了解台商的意见,尽量纳入“十三五”规划中,为台商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两岸应采取灵活制度设计
“大陆‘十三五’规划对于当前两岸关系而言也将是一个转折点。”台湾铭传大学教授杨开煌表示,自2014年3月岛内发生“反服贸抗争”事件后,两岸服贸协议搁置、货贸谈判达成遥遥无期。在有心人士蓄意炒作“恐中”、“反中”及“仇中”情绪下,两岸经贸活动正常化与自由化进展缓慢,实在不利于台湾经济发展。“另外,岛内政治环境充满变量,明年大选之后,两岸关系又要经过一段盘整期,‘政冷’格局在所难免,在这种情况下,唯有两岸保持‘经热’,两岸关系才不会受损。通过‘十三五’规划,大陆主动造福台商和台湾民众,可以持续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推进两岸经济融合,极有现实意义和可行性。”
“在‘十三五’规划中把两岸经济合作作为战略考虑,事关两岸关系长远之利。”杨开煌表示,台湾市场小,很容易催生“小确幸”,导致经济上划地自限,大陆出台优惠措施、改善投资及营商环境,可以促使两岸经贸顺利达致双赢目标。“预料‘十三五’规划,将在‘十二五’期间所建立的基础上,强化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台湾要以具体行动展示合作意愿,运用两岸目前现有的平台,将台湾所需融入到‘十三五’规划中,营造两岸经济合作更有利的局面,否则将有可能错失大陆发展机遇。”
“‘十三五’期间,两岸可在产业创新方面进行紧密合作,为两岸融和发展带来更多助力。”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研究所副所长陈先才表示,针对台湾有技术、大陆有市场的产业,如冷链物流、智慧城市,两岸业界应采取积极性规划,“除鼓励业界自发合作外,两岸官方也应积极商谈,共同订定合作方针,作为两岸业者合作的准则,以提高合作效益,促进两岸融和发展。”
陈先才表示,“十三五”期间两岸产业政策的调整与相互协调,将是两岸经济能否融合的关键。“台湾不能再片面要求大陆‘让利’,自由市场是经济规律不可违背的原则,两岸应审视时局,维持政策的灵活与动态,采取灵活的制度设计,帮助和推动台湾在大陆的产业链上创造优势。”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