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台商杂志&网络

连锁业商机 寻找10年前的上海

2013-02-04 10:58     来源:台商杂志     编辑:王思羽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搭乘大陆这艘高速运行的列车,台湾服务业在大陆获得了快速成长。尤其是以连锁加盟为代表的服务业,不仅成就了达芙妮、欧迪芬、石头记、克里斯廷这样耳熟能详的“千店俱乐部”,还成就了丽婴房以及天福茗茶、永和豆浆等行业龙头。而近来发展最火的85度C更是创造了短期内扩张上市的商业传奇。

  随着大陆“十二五”规划有序展开及大陆城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大陆蕴藏的巨大消费力市场,正吸引着一批批台湾连锁品牌积极西进。目前,台湾服务业第三波登陆计划已在跃跃欲试。不过,今朝已不比往昔,不仅面临着店租、工资的年年攀升,更有本土企业的崛起,国际资本的加入,让这个看似遍地是黄金的市场,火药味早已经开始弥漫。

  面对日趋严峻的竞争环境,现有品牌如何保持优势?后来者如何顺利切入?两岸企业如何连手共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中华两岸连锁经营协会理事长王国安。

  小企业

  不要迷恋大城市

  “十年前台商拿着500万(人民币,下同)来上海投资,可以做到手里有粮,心中不慌。但是现在即使是5000万估计还不够一年的房租和人工费。”王国安建议,台湾后来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最好不要再迷恋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

  但并不意味着中小品牌就没有了机会。曾有经济学家提到,全世界只有大陆是已开发、开发中和未开发三种状态并存。大陆的贫富差距比较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沿海和内陆的差别,大陆经济呈现出了“东部―东北部―中部―西部”,由强渐弱的阶梯形分布趋势。王国安认为,这种阶梯式的分布格局,可以承接一线二线城市传递下来的品牌和企业,使不同规模档次的品牌得以同一时期共同存在。

  “上海是很难进入了,但你可以找10年前的上海。中部、西部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力还处在上海10年前的水平,10年前上海流行的花花公子、皮尔卡丹等品牌现在都到这些三四线城市了。同样,很多现在看来在上海、北京发展已经稍显过时或者竞争力不大的品牌可以选择到内陆三四线城市。”

  “最近几年大陆城市化水平得到迅速提升,很多二线城市的人口数量已超过700万,三线城市的人口也过百万。像潍坊、连云港、铜陵、合肥、淮南等三线城市,公务员、城市商务人群不断壮大,加之随着互联网信息的发达,年轻人接受的新生事物越来越多,这个群体的消费力强,对品牌的渴求度高。台湾有名的‘有意思’快餐店正是抓住了这一市场需求,以乡村包围城市的思维,逆势操作展店策略,在别人看不上的市场当老大!因此企业不要在乎城市大小,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王国安说。

  经济不景气时更要修炼内功 

  在经历近10年的高速发展后,近年来由于受经济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发展总体放缓,大陆也概莫能外。加之服务业又遭遇到租金、人事成本上升过快的压力,连锁服务业利润开始出现整体下滑。

  王国安认为,这并非坏事。“过去十几年大陆经济一路高速成长,连锁业搭乘这班顺风车,一路发展顺风又顺水,基本上是开店就能赚,所以造成了两岸连锁业都比较不重视资金、管理、培训、市场营销等。反而是在经济危机的状况下,两岸的连锁业更应该努力考虑如何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美国股神巴菲特有一句名言:“只有退潮时,你才知道谁在裸泳。”经济不景气让企业看到了自身的缺陷,正可以利用这段时间静下心来修炼企业管理运营的真功夫。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责编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