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台商杂志&网络

马胜蔡败“九二共识”是关键

2012-03-13 15:03     来源:台商     编辑:王思羽

  台湾大选,马英九“惊险”胜出,蔡英文“意外”落败,这个结果的确跌破民进党选战策略小组眼镜。此因在投票前,民进党民调中心曾“乐观”预测,蔡英文将以1%比数击败马英九。民调中心也预估民进党民代席次将超过45席,配合台联2~3席,亲民党4~5席,无盟4席等非国民党席次,民进党只要向国民党本土派5席立委招手,即能掌握立法机关。为营造蔡英文胜选气势,选战策略小组由柯建铭领军,于选战紧要关头向蔡英文建议,提出“大联合政府”概念,以此吸收中间选票,断绝马英九连任之路。

  果不其然,在蔡提出“大联合政府”概念后,蔡的选情逆势上扬,引起国民党的注意。在金溥聪操盘下,运用大联合政府的危机意识先边缘化宋楚瑜,接着猛批大联合政府是骗选票,以诱发泛绿群众愤怒。结果马以6%胜数击败蔡英文,说明蔡提大联合政府是双面刃,一方面激起泛蓝群众危机意识;一方面促成泛绿群众愤怒不满。这从选票结构中即可看出,中南部泛绿群众投票率偏低,中北部泛蓝群众投票率超高,使马安然通过危机考验。

  马英九惊险胜出,蔡英文意外落败,使台湾政局发展充满令人难以预测的变量。以马英九而言,胜选虽确保执政不致易手,但为因应新局,内阁必然要进行大幅改组,由谁领军内阁,又不影响2016年接班布局,将考验马的政治智慧与执政能力。其次,为响应民意需求及处理已预见的欧债危机,马虽属意由财经专业人士组阁,但组阁人选能否面对复杂多变的民意生态,和应付地方诸侯的需索?仍是未定之数。在此情势牵引下,马的新执政团队可否渡过危机,为吴敦义、郝龙斌、朱立伦铺陈接班之路,须视马的作为而定。 

  苏谢暗中较劲

  争当党主席

  至于蔡英文在请辞党魁后,苏贞昌与谢长廷两位实力派政客,为谋党主席大位,已悄然进行夺权之争。其中苏以鸭子划水姿态暗中结合新苏联系,意图东山再起。而谢长廷为反制苏“班师回朝”,不惜与中生代政治人物提出换帖结盟策略,力拱中生代接班。对苏而言,他认为竞逐台 
北市长,和蔡进行大位之争,均是“非战”之罪,要苏放弃党主席之位无异是“政治自杀”,所以苏对到手的职位,必然是当仁不让。面对苏打死不退,谢长廷只能打“代理人”战争,除非中生代如赖清德等人愿意接手,否则谢的“代理人选”,将无法阻挡苏的志在必得。

  民进党尚未完成败战检讨,却意外诱发党内夺权之争。其实,检讨民进党败战原因,不出下列几则:1.从扁案贪腐到蔡英文宇昌案,已表明民进党不会与贪腐政权切割。民进党挺贪腐立场比之于马英九的清廉,选民自有定见,非民进党所能体会。2.民进党否认“九二共识”,却又提不出替代方案,使中间选民弃民进党而去。3.台湾工商业界人士纷纷表态支持马英九的两岸政策,被民进党斥之为大陆“以商逼政”策略运用,意图激化族群对立,结果工商企业界离民进党而去,显示民进党低估工商企业界对选票的影响。

  尽管民进党败选因素很多,但就2012年大选而言,民进党的大陆与对外政策应为失败主因。若民进党再不检讨大陆与对外政策之间的关联性,仍以操弄族群对立为主,2016年大选还是会重蹈覆辙。毕竟改弦易辙在民进党一念之间,而重蹈覆辙让民进党徒抱神主牌却不能执政,两相比较下,民进党何去何从,值得党内精英深思。(张友骅 台湾电视节目名嘴 著名军事评论家)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责编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