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台商杂志&网络

台商老板 春季养身之道

2012-03-13 13:06     来源:台商     编辑:王思羽
  在结束上一年的辛劳后,一连串的应酬、尾牙宴、春酒等,在犒赏员工、犒赏自己的同时,还没还给企业的老板们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新一年度的工作又开始充斥在企业家、老板们的生活中,怎样在这个春季百物俱发之际,让身体也能启动到最佳状态,去迎接新一年的挑战及目标,是每个企业主都要关心的。

  【典型病例】

  蔡董在一阵尾牙春酒后,人越发无力、精神困倦、头痛欲睡,血压一度飙升难降,以往服用的降压药也无效,经过服药、春节休息后睡眠仍未得到改善,来诊时血压已近高压180mmHg,低压上看110mmHg。

  春季肝旺、脾湿困阻,对于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的人士,平时的厚腻饮食、忙碌成习紧绷者及三高病史者,春天是一个疾病好发及加重的时节;经过中药疏肝健脾等疗法,配合饮食生活建议,蔡董在治疗2周回诊时,血压已得到很好的控制,低血压降至85mmHg以下,头痛缓解,神清气爽。

  【病理分析】

  在中医古书《黄帝内经》中也有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指春季三月,天地都苏醒了,万物开始生发繁荣,百物俱新之貌,天地孕育着生发之气,万物欣欣向荣。

  春天以养肝为主,在中医理论中,春天属“木”,而人体五脏之中的肝也属“木”性,所以春季是养肝的最佳时节,同时也是肝所主之病多发季节。预防肝之病与调理肝木功能是春季养生大法。

  乐观的人生

  肝喜条达、恶抑郁,春季亦是抑郁病症耗发的时节,情绪容易被外界的天气、人事所影响,特别容易心烦、食欲不畅、情绪不振,犹如《红楼梦》中的林妹妹,看着落花纷纷,就禁不住一顿感伤。从中医而言,春季抑郁发病原因,乃是肝郁所致,使人易怒、情绪起伏大,甚至失控;春季属木、主肝,是树木长出又嫩又青软的枝条,在风中轻摆,这便是舒展,我们的肝也应这样才能健康,建议适度运动,劳逸有度,对养肝、调情志有很大的帮助。

  助排阳,防上火

  在冬、春交替之时,天气忽冷忽热、变化无常,称为“倒春寒”。初春之时,人体犹如刚刚发芽的幼苗,气血由脏气开始往外走,毛孔也正处于从闭合到逐步打开,如穿少受寒,毛孔闭合,体内阳气得不到发散,形成“阳气郁”的现象,出现喉咙干痛、嘴唇干裂、大便干燥、食欲不振等上火现象,故立春后我们可适当吃一些能补阳气的食物,发散体内的阳气,防止内热伤身,如葱、姜、蒜、韭等生发之物,有利于肝气的疏泄,其中芽菜及韭菜是春季最常见的升发性食物,芽菜如香椿、绿豆芽、黄豆芽等,但尽量少放醋,因酸味有抑制与收敛的作用,不利阳气的宣发,导致肝火偏亢,以凉拌、煮汤最佳。“春初早韭”是为古人宫廷之菜品,韭菜辛温养肝,但体质若易上火则不宜多吃及常吃,体内阴虚有热或患有眼病、疮疡的人尽量不食为佳。总之,顺应阳气生发的大地之气,帮助人体阳气发散,才能为健康加分。

  【医生建议】

  充分的休息

  春季主肝,所以让肝胆充分休息,是春季保养的首重之务。中医的观点,晚上11点至凌晨1点,血行在胆,1点至3点,血行在肝。肝胆功能不佳者应尽量在11点之前就寝,如此血行才能在半夜1点至3点运行到肝脏,使肝脏有充分的休息时间。所谓充分休息,并不是整天睡觉,而是夜卧
早起。最好是晚上10点左右准备就寝。

  养肝莫忘调脾胃

  脾胃乃后天之本,脾胃健则人体营养利用充分,反之则缺。唐代药王孙思邈云:“春日无省酸,增肝,以养脾气”,强调春季养脾胃的重要性。可多食春季调肝养脾的食物,如糯米、燕麦、南瓜、茼蒿、山药等。另外,饮食要忌口,如油炸食物、酸辣、刺激性食物、咖啡、浓茶等;热性水果如芒果、荔枝等尽量少吃。

  控制烟酒,戒之养生

  现代医学已表明,过量饮酒,对肝损害很大,肝脏代谢会失常,所以有肝病者如果长期大量饮酒就等同自杀。一旦肝脏有病,最好一滴酒也不要喝。吸烟时血液中的尼古丁浓度会提高,而这些尼古丁又需要由肝脏来解毒与负担,所以有肝旺之人或有肝病、脂肪肝者也要戒烟戒酒。

  春季慎防故疾复发

  春季百草发芽,百病发作,肝开窍于目,各种眼疾,如白内障、过敏性结膜炎、青光眼易发。肝气过旺,无以疏泄,头痛、头风、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此时易反复发作、加重,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等也易发病,另外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红斑性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也是加重之时,要多加注意休息、保暖、放松心情情绪。

  综上,企业主一定要重视春天的养生,让一年之初有个健康的开始,同时也成为了解员工的企业主,关心员工的身体,体谅春季时节对人体的影响,勿使情绪、痼疾、春困成为过度苛责员工的优质企业主。(索承美)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责编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