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台商杂志&网络

台商何朝育——倾尽毕生 造福桑梓

2012-01-12 10:56     来源:台商     编辑:王思羽

  1991年秋,天高气爽,何朝育伉俪携子从台湾乘飞机越过海峡,第一次踏上阔别四十余年的故乡——温州。图片提供:温州市台办

  台商何朝育一生为家乡的公益事业慷慨解囊,无时无刻不惦念着家乡的一切,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你什么时候再到温州去?”捐献1.3亿元(人民币,下同)巨资造福桑梓的温籍爱国台胞何朝育先生于2008年在其台北家中安详地于睡梦中去世,他在弥留之际仍牵挂着家乡并这样问儿子何纪豪。噩耗传来,温州各界纷纷举行悼念活动,唁电如雪花般不断飘向台湾。

  何朝育一生为家乡的公益事业慷慨解囊,无时无刻不惦念着家乡的一切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少年谋生 倍尝艰辛

  何朝育1916年6月26日出生于温州市瓯海区三垟乡池底村,虽然祖辈是当地的望族,但是父亲的早逝,使何朝育不得不过早地扛起家庭的重担,倍尝人世的艰辛。

  14岁丧父,大哥英年早逝,母亲一人含辛茹苦操持整个家。为分担母亲的辛劳,父亲去世后不久,何朝育即到钱庄学生意,少年谋生,倍尝艰辛。当时何朝育跑经销,到上海、宁波进货,然后带来温州卖。有一次,在何朝育经过雁荡山的时候,因遭遇强盗,全身都给强盗扒光了,只剩一件裤子回来,这给他留下非常惨痛的回忆。

  放过牛、砍过柴、卖过香烟、当过船员、还在钱庄里学过生意、药店里当过学徒,小小的年纪,他已经体味到世态的炎凉。

  定居台湾 艰苦创业

  何朝育在跑单帮积累第一桶金后,凭着自己的勤劳、诚恳,逐渐博得外围人的认可,生意也越做越大。何朝育靠着累积的资金与他人共同创办起“正大袜厂”。

  为拓展生意,在抗战期间,何朝育便与二哥将袜子等针织品带到台湾销售。1949年,何朝育带着身怀六甲的妻子黄美英、大女儿何蝶坐着温州到台湾的最后一班交通船前往台湾接替二哥,不料这一别,竟与母亲成为永诀,时隔40多年才踏上那令他魂牵梦萦的故土。

  其实,在台湾创业之初,日子依然很艰难。黄美英后来回忆说,他们去台定居后,何朝育要去香港购买暗扣及棉绒布,去菲律宾买尼龙伸缩的男女袜子及小孩毛衣。“那时台湾没有这种产品,所以利润很好。”靠着这一小包一小包计划配给的“洋纱”,正大针织厂开始了生产制造——用5台人工手摇机织成女长袜。何朝育亲自动手搅拌染袜,染好用模型烘干,整理包装,又自己当推销员送到台北去卖,这样在台湾积累了第一笔资金。

  何朝育和妻子黄美英从家庭作坊起步,一点点发展起自己的事业。1963年,他们成立正大纤维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北投厂,1967年又成立正大尼龙股份有限公司新店厂,1975年再设立淡水分厂,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跻身于台湾百大企业之列。他们还创办了台湾私立中国海事专科学校,儿子何纪豪便是毕业于此校的航运管理系,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是他的同班同学。事业蒸蒸日上的何朝育一度成为台湾化纤界举足轻重的影响人物,被温籍旅台乡亲称为“四大豪门”之一。

  但是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行业竞争加剧、劳工工资上涨等诸多因素,正大公司的经营出现了危机。何朝育虽说文化程度并不高,但善于在实践中摸索经验,多年在商界的摸爬滚打让他眼光敏锐、反应快捷,1994年,他抓住时机迅速转型,当机立断停止制造,在北投原厂区投资建设“正大大厦”,出租和吸引高科技产业公司入驻,自己则跳脱出来从事物业管理。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责编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