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着装 帮你打赢商战
图片来源:《台商》
“衣服”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就已经出现。兽皮、麻类纤维和草……古代人把身边能找到的各种材料做成粗陋的“衣服”,用以护身。随着纺织技术的出现、纺织原料渐渐增多,服装用料品种便日益增加,制作服装的工具也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于是就有了用更柔软的细薄织物才有可能制出的复杂而有轮廓的服装及各种配饰。
经过几千年的变迁,服装文明发展到今天,实则早已使“衣服”脱离了简单的蔽体保暖的原始功能。除了保护人体等保健功能、防静电防火等工业用途,以及作为时装来装饰自己之外,服装(包含配件与饰品)更重要的是向别人传达了社会地位、职业、道德与宗教信仰、婚姻状态等社会讯息。基于阅历、修养和审美品位,并结合不同的场所、场合,个人如果能对服装进行精心选择、搭配和组合,就会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甚至,还会为你带来丰厚的意外收益——为此次的出席或宴请加分,为商务谈判加码。
服装与个体的关系正是如此微妙,它能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但更多时候,它还改变了世界对我们的看法。无论是作为沟通工具还是所谓的“服装公关”,服装已然成了用来表达自我的工具。
充满意义的着装行为
一部讲述关于职业律师的美剧被命名为《Suits》,正是因为戏中主人公Harvey总是身穿着一万美金一身的西装,他希望无论是他的同事还是当事人以及法官,都能把他当成是一个成功、体面的律师。他喜欢拿西装调侃,在他眼里,一个入门级律师也应当紧缩裤腰带穿一身至少值500美金的西装,这才象话。
在欧美等国家,司法从业者和银行职员都是平日在服装方面需要修饰的行业,要他们像《生活大爆炸》中的宅男一样T恤仔裤,绝对不可能。服装对于他们的作用巨大,得体的服装是他们赢得对手的砝码。迈克尔·杰克逊死亡案的检察官在结案陈词时,穿着深蓝色西装、格纹领带、一丝不苟的发型,以演讲般的方式、令人艶羡的口才最后说服了陪审团对莫里医生定罪,而且还让大洋彼岸的网民们赞叹连连。
正如世间每一片树叶都不会完全相同一样,每一个人都具有自己的个性。对普通人来说,选择品牌和款式不过是为了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修饰自己,以便形成更独特的个人风格。而对于公众人物来说,在被围观的场合穿什么永远是头等大事。出席商业活动时,为什么选择这件露背装而抛弃另一件几乎同样设计的礼服,这需要理由,而他们看似漫不经心的日常着装,或许背后有着数十人的专业公关团队操刀。
在专业人士的眼中,购物穿衣不只是为了“扮靓”,尤其当服装被应用在职业生活中时,更是一种充满意义的政治行为。当然,并不是指你在买衣服时还有着特殊的政治动机,只是想说明,在这个每个信息都被符号化的社会,所有的商品都意味着某种信息,它含有越来越多的预制的意义,专业人士们相信,当消费者看到它,就会产生某种预期的特定反应。
善用服装公关
如今,擅长用服装做公关的可不只有律师,越来越多从事不同职业的人意识到了服装的妙处——是他们展示自身形象的最佳窗口。
乔布斯生前最爱的高领毛衣、牛仔裤和纽巴伦的鞋,树立了一个严谨的geek形象;而扎克伯格以白T恤仔裤人字拖则让新硅谷创新随意的形象更深入人心。他们挑战了过去的时尚规则,以不受约束的风格建立了新规则,不少大款也跟随起了这股风尚,有些快速消费品公司全新产品的发布会,大款们脱下西装换上POLO衫,站在舞台中央介绍新品,希望营造出自己公司亲民的风格。
当然,服装作为沟通的工具,有时候也会被用得很糟糕。公众人物常常陷入这样一个误区,他们一定要使用最有名望的产品,而这样的结果一般是,他们会变得甚至不如他们的衣服或者皮包有价值。莎士比亚发表过关于时装的评论最有名的一句是“衣服可以看出人品”,但无论是在欧美还是大陆,总是有人忘了这简单的道理。
20岁大陆女孩郭美美在2011年大出风头。她因为在互联网炫富已经被大众知晓后,不得不在网民的跨省围追堵截下把她的爱马仕手袋放在商务舱的塑料袋里面对镜头。塑料袋怎么可能包裹得住由她掀起的愤怒之火?另一个故事同样和爱马仕有关,2004年大赚特赚的美国家政女王马莎·斯图尔特因偷税案在接受法庭审判时,身边却放了一个大号的铂金包,这自然激起由普通大众构成的陪审团的情绪波动,凭什么同为主妇形象你却赚得那么多?果然,她被判入狱。好莱坞女星林赛·罗翰在2011年初因为偷窃项链案上法庭时,因身穿一条昂贵的白色礼裙“像去参加派对”而引起了民众的口诛笔伐。
服装和场合等一般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搭配,为展示个人魅力避免千人一面的同时,也要认识到这一共性,参照社交礼仪,善用服装公关。(刘醒)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