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商情快递

低碳合作点亮两岸绿色商机 光电产业迎新机

2013-01-16 08:09     来源:你好台湾网     编辑:王思羽

  十八大会议报告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是“美丽中国”一词首次出现在中共全代会的报告中,意味着今后的大陆将由过去追求GDP高速成长的“经济中国”转型为“美丽中国”、“生态中国”。

  综观大陆“美丽中国”概念的内容,除污水治理之外,同时也包括节能环保、新能源的开发与推广,以及新能源交通运输产业的研发产制等,每一个环节领域都蕴含了庞大的市场商机。

  大陆近年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为绿色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和市场空间,据测算,2011年大陆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已达到10.35万亿元新台币,这一庞大的市场为两岸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两岸紧盯绿色低碳合作商机

  世界经济格局正发生深刻调整,新技术新产业发展迅猛,在新形势下,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不仅是两岸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更是提升抵御外部风险实力的必然选择。台湾华聚产业标准共同推动基金会董事长陈瑞隆就表示,“两岸产业合作最好的切入点就是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绿色低碳可实现环保、能源与经济的“三赢”,是值得两岸大力推动的产业。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现行的很多产品都以“低碳”作为卖点,一些高端场所的开发商常常主动使用低碳建筑材料以迎合消费者需求,低碳的理念也更容易吸引人。“虽然有些低碳建筑材料比普通材料的制造成本高些,但是不少客户仍然乐于选购。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低碳产品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一个大方向。

  “低碳社区”也在近几年悄然兴起,它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最直接的受益者的就是低碳产品的生产商,直接将低碳产品设计在其中,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低碳经济不仅是减排目标的战略选择,也是保证经济健康增长的方式。将节能减排的压力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无疑是一种一举两得的发展方式,当低碳与发展并行,其中的商机大增,市场潜力无限。

  作为世界电器电子产品的第一生产和消费市场,大陆早在2010年就有统计表明,目前大陆市场已经开始进入家用电器报废的高峰期,每年的理论报废量逾5000万台,报废量年均增长20%。而台湾从上世纪80年初对电子废弃物进行回收处理,有30年的经验,在政策、法规、管理及技术方面与德国、瑞士等同具世界先进水平;台湾电子产业发达、处理电子废弃物的技术居世界前列。台湾有技术,大陆有市场,两岸在电子废弃物与电子清洁生产技术的合作,相信也能觅到绿色商机。

  两岸光电产业迎来低碳时代新机遇

  在呼吁可持续发展,倡导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全球大背景下,大陆和台湾的光电产业均迎来了大发展的最好时期。

  曾经被誉为“光电王国”的台湾,在前些年也面临技术瓶颈。近几年来,从节能灯到LED照明,台湾照明行业走出了成功的转型之路。而大陆,恰恰提供了有力的市场和投资地支撑。福建省云霄县就是抓住这样的机遇,在短短几年里走出了具有特色的道路。云霄县坐拥200多家光电企业,在聚焦形成产业氛围的同时,这里却一直苦于没有大项目支撑。近年来,云霄光电产业对接台湾技术和资本的抓手就是招商、以商引商,而着眼点更是放在大项目、核心项目上。

  “汉晶是大陆第一家落户县级城市的MOCVD生产企业,也是大陆第一家生产4寸蓝光芯片的企业,主要从事外延及芯片研发、生产和销售。它将填补福建省LED产业磊晶蓝光核心技术的空白,也是云霄目前引进投资最大的台资光电项目,可带动配套项目投资4500亿元以上。”台商、福建汉晶光电公司总经理汪培昇说,仅汉晶一个项目,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就可达到270亿元以上。

  “一条生产线投资9000万元,云霄直接补助一半。”汉晶光电项目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体现了云霄光电产业“求龙若渴”的服务态度。随着台湾光电企业相继涌入云霄,通过与民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形成了浓厚的产业氛围。2011年,云霄光电产业通过借重台湾技术和资金及时向LED转型,又新增了112.5亿元产值。成功的转型,使云霄光电在宏观经济低迷的背景下,逆市上扬。

  两岸由于自然资源、劳动力、技术、资金、市场和管理等方面存在差异,经济上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显得十分重要。这种互补性,在两岸光电产业分工与合作方面的特点尤为突出,已成为两岸光电产业合作发展的基础。

  两岸节能政策点亮台湾LED的路灯商机

  两岸实施节能政策,2012年正式启动路灯全面LED化标案、补助或扩大试点,为台湾LED厂带来照明新契机。

  大陆LED路灯政策方面,不但从“10城万盏”在2012年起扩大为“50城200万盏”,且在3月20日组织而成的“2012年半导体照明产品财政补贴推广项目”公开招标案的LED照明补贴,产品包括室内筒灯、射灯以及路灯。原本台湾LED厂难打入大陆LED路灯标案障碍,因为“两岸LED产业搭桥会议”可望谈定共通标准、测试,让原本不得其门而入的台商有机会加入。

  在“两岸LED产业搭桥会议”带动下,两岸LED试点计划陆续展开。其中,第1阶段LED路灯试点计划,选在厦门、广州两城市展开。厦门总计淘汰1000盏LED路灯,第1期400多盏更换完毕;广州则是在地铁2号线,装置1万盏LED室内照明灯。两岸官方期望可以深化合作关系,希望未来将推动第2阶段合作,也就是从城市扩及到省份。台湾晶电董事长李秉杰对此指出,这对台湾LED厂商来说,在标准、测试上能与大陆共通,扩大的试点便成了进入这个市场的敲门砖。

  素有“两岸LED产业教父”称号的台湾亿光电子公司董事长叶寅夫表示,台湾LED发展起步早,产业供应链、技术和设计理念、管理效率等方面都很先进,而伴随着大陆近年来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扶持,LED产业发展迅猛,人力、市场日益成熟,“两岸LED产业可以优势互补,共同开拓国际市场,走向世界。”

  专家点评:两岸环保产业合作多利用市场机制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易斌表示,两岸绿色环保产业合作开始得很早,大陆现在比较有优势的产业,一个是水务,另一个是大气污染控制还有新兴战略产业,即节能和新能源。大陆在新技术运用、产品和工程质量方面存在缺点,而台湾绿色环保企业,在和国际接轨包括投融资的管理模式,运行模式等方面值得大陆学习。

  两岸环保合作,特别是科技和产业合作这块,大陆方面在法规、政策和制度上基本上没有障碍,地方上也有很多优惠政策。现在两岸环保合作不太接轨的可能就是市场准入和投融资的问题。这块实际上不光是技术问题,更是一个市场运行机制问题。因此两岸联合去开拓国际市场,一定是利用商业模式,才能取得更大收益。

  专家点评:社科院台研所经济研究室主任朱磊

  发展绿能产业对两岸来说,是应对全球暖化、油价飙涨等不利因素的重要政策,而台湾则制订了绿色能源产业旭升方案:其一是能源光电双雄,主要是太阳能光电和LED照明,希望把台湾发展成全球前三大太阳电池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LED光源和模块供应基地;其二是能源烽火轮,以风力发电、轻能、电动车等为主,希望使绿能产业成为台湾的新兴主导产业。

  两岸在技术、资金、人才方面具有互补优势。大陆有丰富的再生能源和广阔市场,而台湾绿能产业则是岛内六大新兴产业之一,如两岸绿能产业发展结合在一起,会有更大潜力。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责编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