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两岸经贸合作 合作方式与路径有待调整
元月的上海市,最低气温已逼近零度。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层层云雾,出现在海平面上时,上海港充满希望的一天开始了。
“这批从台湾运来的货物中就有我们公司采购的纺织服饰。”望着码头上正在卸载的集装箱,在上海经营台货批发的台商章先生对记者说,过去两岸商人交易,都是躲在渔船上偷偷摸摸的,现在只要打个电话,台湾货船就可以送货上门。“特别是从1月1日起,ECFA早收计划清单第三阶段降税启动,纺织服饰在这次降税范围内,又大大提高了公司利润。”
■ECFA红利在两岸不断显现
早收计划是为使两岸民众尽快享受到ECFA“红利”,在两岸经济关系实现自由化前的一项开放措施。从2011年1月1日起,两岸分3步对“早期收获产品”实现零关税,其中,2011年免税139项,2012年免税623项,今年1月1日实施第三阶段降税。至此,ECFA早收计划中的806项货品全部实现免税。
“ECFA谐音‘爱可发’,从字面上说就是一个吉利的名字,它拆除了两岸贸易障碍,削减了关税束缚。”章先生表示,ECFA对台商最直接的受益就是进口原材料的成本降低,增强了台商在大陆市场的竞争力,“以我们公司为例,随着ECFA降税范围不断扩大,公司的采购成本也在降低,与2011年以前相比,这两年公司每年都能增加10%到15%的利润。”
“自2011年元旦ECFA早收计划实施以来,‘ECFA红利’在海峡两岸不断显现。”长期关注两岸经贸合作的上海浦东台湾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盛九元对记者明确表示,ECFA不仅为两岸商人提供更多的市场与商机,也为两岸人民提供了多元的货品选择。
事实上,正如专家所述,台湾方面也表示,两岸签订ECFA,不但使得两岸经贸关系得以扩大,也让外商到台湾投资增加诱因。据统计,2012年,大陆与台湾的两岸双边贸易达到1689.6亿美元,其中,大陆进口台湾ECFA项下售汇商品的货值为84.3亿美元,关税优惠39.7亿美元。
不仅两岸贸易保持稳定增长,两岸双向投资也可圈可点。据统计,截至2012年10月底,大陆主管部门已核准大陆企业赴台投资项目133个,投资总金额7.22亿美元。台商投资方面,截止到2012年10月,大陆共批准台商投资项目1768个,实际到位金额达23.3亿美元。对此,盛九元表示,两岸双向投资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今后陆资企业赴台、尤其是投资参股台湾上市上柜企业将呈现出新一波的高潮。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