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郭有信的东莞纪事
改革开放后,来东莞投资办厂的台商众多,东莞的发展也与他们的贡献密不可分,郭有信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来东莞办厂的台商,和其他台商一样的是吃苦耐劳、勇于开拓的精神,而不一样的是,他的工厂由里到外都透着一种个性,一种悠然。
郭有信的工厂位于塘厦的石鼓,走进他的工厂,仿佛置身于一座大花园,花鸟鱼虫无所不有。
1994年,四十一岁的郭有信把自己的工厂从台湾搬到了东莞,和很多老板不一样的是,在购置土地后他先规划好绿地,再设计厂房。
郭有信:“我以前在乡下也是务农的,我养鸭子啊,都习惯了,来到这里一定要看到那些青翠的树木,我一定要这样。”
来东莞开厂对郭有信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为了长期坚守下去,他认为自己必须保留一些生活情趣,即便是在最为艰难的初创期。他的很多员工依然记得踏进厂门那一霎那间的惊奇感。
企业员工:“感觉很惊讶,因为像是进了公园一样,像去旅游那感觉,不像是工厂。”
郭有信:“他们不知道啊,他们以为这个不是工厂吧,他们说这好像公园,不像工厂,他们不敢进来,他们说工厂不是这样的。”
最初很多员工选择留在郭有信的工厂,就是基于这里的环境和田园气息,但老郭很清楚,办工厂不仅要环境怡人,更重要的是把员工们的心聚合在一起,开工厂就和组织家庭一样,要和睦才能长久。虽然员工们是抱着赚钱养家的心态来到这里,但作为老板应该有一种体谅和宽容的态度。
郭有信:“我自己当过学徒啊,以前打工的时候,也是很辛苦,员工的(心态)我都知道。”
从办厂之初,老郭就试图营造一种宽松、融合的工厂氛围,除了上班时间的制度规定,下班后他和工人们可以随意地聊天、开玩笑,就像朋友一样。
郭有信:“我这人喜欢这样,这样会很轻松不要把自己压得太紧了,不舒服,我不要。”
企业员工:“有时候我们家里农忙啊,或者有其它事情,向老板请假,老板从不会刁难我们。”
郭有信:“他们父母也是老了嘛,年青的都出来打工,需要回去,那我说没关系,回去半个月还是一个月,我都批他假,他可以回去啊。”
这些年来,老郭的工厂从未出现过招工难的问题,由于他待人宽和,体恤下属,所以留住了一批技术骨干。
企业员工:“可以说每天都是阳光日,(充满)阳光的,每天都是很舒心的、很开心。002808因为老板跟我们没什么隔阂,没什么代沟,所以之间容易沟通。”
现在厂里有近一半的员工都是做了七八年以上的老员工,在生产和销售等环节老郭都放手让员工们去做,给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和平台。
企业高管:“他给我们好多机会,我们可以去每个部门、每个工种去了解,去学一下做一下 ,所以像这些产品我们什么都知道。”
郭有信:“我很少去看他们,他们自己做,所以说不用你操心,因为我里面管理人员也不错哪。”
由于培养了一批得力的企业高管,老郭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新产品的开发上,他的工厂以生产游艇配件为主,这种非大众化的消费品,只有依赖产品的新颖独到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户。
郭有信:“我是内向,你叫我去做生意,叫我去找客人,我不会找,我做了三十年(工厂)了,我还不会找。都靠我自己用实力,把我的产品做出来,客人看到会跑过来跟我买东西,不是我去叫他来买。”
为了让工厂里的这个“世外桃源”充满生机,老郭下了很多功夫,他在林子里养鱼、养鸟、养乌龟,让这里真正成为了花鸟鱼虫之地。
郭有信:“心情就很舒服,很舒服的话,开这个厂就慢慢做,边做(厂)还有果树可以看啊,最重要就是这样。”
如今,老郭种植的火龙果又到了成熟的季节,这意味着厂里的每一个员工都可以来品尝一番,这片林子里的果树种类众多,在不同的季节工人们可以享用到不同的果实。
这是老郭的办公室,是他工厂里的又一个极具特点的地方,很多朋友都称这里是“工厂里的博物馆”。
老郭的朋友:“我第一次来他工厂的时候,看到这么多东西,这么多,吓了一跳,他这个工厂 搞得像个博物馆一样的。”
这里的藏品都是老郭这些年来一点一滴积累所得,每次外出旅游或者是商务活动,他都会收集一些回来,如果淘到一个自己喜爱的物品,他会乐上好几天。
郭有信:“最少要看几天,很舒服啦,很喜欢。”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