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爱台湾太少 “茶王”李瑞河的两岸“茶心”
在加拿大温哥华的亚太经合会的会议桌上,摆放着大会指定的唯一纪念品--天福813茶王。1000盒中国茶叶分赠给了18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与政要。天福集团总裁李瑞河本着以茶会友的传统,把中国茶推上了国际舞台并使之挺立于世界饮料王国之中。
李瑞河出生于台湾南投名间乡的一个淳朴的茶农之家,四代植茶。其先祖从大陆渡海去台,艰辛创业。至父辈,家中拮据,其父变卖茶园,开设了“铭峰茶行”,从此奠定了李瑞河与茶叶一生解不开的缘。幼年时,在首歌这么唱:“唐山(大陆)过台湾,心肝结成团”,他不解其意,只随意地唱。直到1988年,他冒险(两岸尚未解禁)考察了大陆的茶叶市场,1993年来到故园热土发展自己的茶叶事业以后,才慢慢领悟了幼时儿歌的深刻含义,也真正体会到先辈赴台的艰辛与兄弟隔海相望半个世纪的苦楚。
茶是古老的产业,源起神农,普及于唐,在现代却一度成为夕阳产业。茶农、茶商大多亏本。在谈到李瑞河对茶叶为何情有独钟时,他剑眉一挑,感慨道:“茶为中国国饮,前些年大陆片片茶园荒废或被砍掉,叫人心痛,而中国茶道传入日本,却被奉为国宝,视为最上等礼仪来招待贵宾。花甲之年回到大陆,就是想弘扬茶文化,提升茶的社会地位和经济价值,这也是历史与社会责任感使然。”说起茶来,李瑞河神采飞扬。他在美国的住宅里有块巨石,上雕有“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的字样。相传,乾隆皇帝85岁退位前夕,一老臣惋叹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呀!”乾隆听后哈哈大笑道:“君不可一日无茶哟。”茶文化经过世代的发展,已由古时饮用其解毒、防寒、提神、健体等作用演化为一种修身养性的高雅的文化行为。浙江农业大学庄晚芳教授将中国茶道概括为“廉、美、和、敬”四字,而李瑞河先生则认为:“品茗须清敬怡真”。清者,清洁、清廉;敬者,乃是对人尊敬,对已谨慎;怡也、乐也;真者,真理之真、真知之真。求饮茶的真谛,止于至善。
如今,李瑞河赋予了茶叶新的文化内涵。他在“天福茶庄”建了一座“思根亭”,使之与金浦池上连心桥浑然一体,以表达其不忘根在大陆之意。茶叶如同人,同祖同根。李瑞河在给国家领导人的一封信中真诚地写道:一国两制已在香港、澳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深信祖国完全统一的那一天一定会到来,这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心愿。对共产党、对大陆的了解,我的认识是有过程的,到大陆投资办企业几年来,我才真正认识到,共产党确实伟大,逐步实行了改革开放,执政50年来经济增长很快,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我在台湾、美国、加拿大都有产业和投资,但我最后将产业发展重心选择在大陆,我要在大陆建一个中国最大的茶博物馆,以弘扬中华民族茶文化,以茶会友,为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怀抱,我愿付出毕生的精力甚至生命。
李瑞河如是想,如是说,也如是做。在福建漳州市漳浦县盘陀工业区,324国道线旁,沿线长达250米皆为天福系列建筑,有天福茶庄、天仁食品厂、天福加油站等,衬于青山白云之下,空旷洁净。茶庄门口一重约13吨的世界最大茶壶,水长流,福长在,浑厚古朴,堪为一绝。庄内有金浦池碧水荡漾,池上连心桥如卧龙蜿蜒,一天24小时为过往游客免费奉茶的良心亭与思根亭彼此辉映,有山有坡,坪草如毯,雕字巨石星罗棋布,点缀其间,还有小梁山瀑布,隧洞等景点,小桥流水,曲径通幽,让过往游客如入世外桃源,也营造出了浓郁的茶文化氛围。而位于福州北边25公里处的优山茶场则提供了“自产、自制、自销”的原料保障。优山茶场是天福集团一个大型茶叶生产基地,面积1500亩,海拔高约1000余米。春日里,行行茶树绕山而种,绿意蔓延,因地势特殊,长于云雾之中,无污染公害,茶叶嫩润清爽,在经过采摘、拼配、包装等20多道精细工序后,再转运、出口、行销国内国际市场。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