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一、为什么而学习?

时间:2013-11-04 09:50   来源:中国台湾网

  A:文学院,大一,女生,18岁

  B:新闻与传播学院,大二,女生,19岁

  C:医学院,大五,女生,23岁

  D: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大三(成人教育),女生,22岁

  T:尚重生教授

  A:我觉得为什么而学习这个问题,在我看来是非常低端的,但是我承认这个问题比较实际,因为学习可以为找工作创造条件。比如说我想从事一个职业,那么我会在网上搜索这个工作需要什么样的技能、经历,然后根据需求来确定我的学习目标。再浅显一点说,从小的方面说,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和以后的找工作,大一点来说就是为了长见识。

  B: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目的染上了功利色彩。我的一个同学是化学竞赛自主招生提前录取的学生,对化学比较感兴趣,今年也刚刚从遥感信息工程学院转到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他交转专业申请表的时候,教学秘书说“你为什么要转到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去,那里就业多差,将来你怎么就业啊?”他们学院有16个人打算转专业,有13个人想转到经管院,问他们大部分人想转到经管院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并不是所有人对经济都特别喜欢或特别了解,他们只是为了好就业、高收入,或高的出国率。所以像他那样转专业却不到经管院的,就被公认为“奇葩”。

  我是广告专业的,我们总是问老师“四年时间这么短,我们拿什么跟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比”?老师就总是用“大学的学习是培养你的专业素养,让你首先知道这个行业是做什么的,能够很快地上手”来回答我们。另外,通过大学这个平台,我们还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时不时地将所学知识拿到实践中验证。

  C:大家都不认同大学的考试制度,就是考前划重点、一周内突破,我们不能否认这类现象的存在,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了别人背后的付出。就拿我个人来说,我不喜欢每天上课,但是课前课后我会很用功地学习老师给的资料,周六周日大家出去玩,我也会一个人在图书馆里巩固知识。所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还是对的,只是我们有时看不到别人背后的付出。

  D:我先自我介绍一下吧,因为我的身份比较特殊,我是来自继续教育学院的自考本科生,今天来参加大家的对谈。首先我想跟大家说你可以轻视我的学历,但是请你们尊重我所传播的思想,这点很重要。

  如今许多大学生自身定位不准确,这其实说明了大家学习目标的混乱。比如,现在考证热风靡大学,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盲区,很多人不自知、不自我掂量,也不自量力,他们人云亦云,为一些不需要的证件浪费了很多时间。我通常是在网上查看职位所需的技能,然后定向地考证件。大三上学期我参加了“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考试,接受培训时我才发现:考证热它不热,无非是通过这个手段激发你多看一些书,多了解一些专业知识。大一、大二的时候,我有去星巴克面试过,面试第三轮的时候经理跟我说,“你不热我都热了”,因为我对他的问题对答如流。这主要还是因为复习时,我对所有面试的相关问题都掌握得一清二楚,他的提问都是在我计划范围之内的。

  T:在某种意义上,只要一个人在学习,为什么目的而学习、学习的动机如何,实际上很多样、很复杂,也不太容易考量和评判,但它不是最重要的。为了考试而学习,也没什么错;为了考证、找工作而学习,看起来很功利,实际上也是可以的;为了提高自己的素质,获得进入社会以及改造社会的资质,听上去很高尚,这也是可以的。甚至一个人的学习,既可以为了考试、为了考证、为了找好工作、为了高工资,与此同时也可以为了改造社会、改造这个国家,这也是可以兼顾的。但是,90后大学生到底为什么而学习,客观上只有自己知道,自己应该知道。当然,事实上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

  也就是说,不一定非要把学习的目的和动因,弄得那么宏大和高尚,大学生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才逐渐明白为什么而学习的。

编辑:杨永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