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五、态度决定学习效果和价值

时间:2013-11-04 09:43   来源:中国台湾网

  B:新闻与传播学院,大二,女生,19岁

  D: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大三(成人教育),女生,22岁

  G: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大四,女生,22岁

  T:尚重生教授

  B:很多同学大一时发现上课很无聊,于是就开始厌学。虽然荒废的学业只有一年,但已足够影响我们的整个大学生活甚至以后的人生,因为对学业的懈怠态度,会移植到其他事情上。比如我们每节课都心不在焉,应付了事,那么这种心理状态可能会从一门课上带到另外一门课,形成普遍的敷衍塞责,实则我们已经错过了很多重要的信息和知识。大学生出现这种懈怠状态,其原因也不完全是主观的,我个人觉得当代大学生在现行教育体制中挣扎,还是很不易的。你看看我们有多少压力需要扛,多少东西需要学啊!大学英语四六级要过,学分要够才能毕业,不能忤逆家长的愿望,要突破学分制的漏洞,要拼命挤时间看书来加强自己的人文修养。所以,大家已经无力辨别谁是真正有思想的老师,什么课确实不值得听,也就是说大多数同学在学习之路上是浪费了很多时间的。

  我自己以前也有点浮躁,总是眼高手低。比如去自习我会带很多书去,但到最后只能看很少一部分;我会将自己的时间表排满,但是真正完成的却很少。不得不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最后我总是对自己很失望。但是现在已经静下心了,我克服浮躁心理的方法就是阅读,翻阅书籍,看着文字从脑海中掠过,这是一种舒缓情绪的过程,也是升华内心世界的过程。

  D:对,其实只要你对学习倾注热情和热血,学习的技巧还是很多的。学习不需要走出校门找补习班,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资源,比如我是行政管理专业的,要考法学硕士,跨学科考研难度很大,但是平时我通过公选课、专业课“蹭”课、结识学长沟通交流等方式,不仅学到了自己所需的知识,而且节省了一大笔教育经费。

  G:大家抱怨自己的课没有价值,我觉得有没有价值是一个学习态度的问题。之前我也烦恼一些老师讲课不好,某些课程设置得也不好,对我们也没有什么作用,比如说比较政治学,我当时学的时候就很不屑地想,我要知道其他各国的政治制度干嘛呢,对我以后工作根本就没有一点用处嘛!但是现在站在一个“高度”再去审视这些课程,就会发现其实当初觉得无用的东西有大用处。在政治学中学到的知识,在实际应用中不一定非得限制在政治领域,其中教的“横向比较”“定性定量研究”等方法,为我日常生活和日后工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思维方式。

  大家还会认为“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近代史”和“毛泽东思想概论”这些课,和以前的政治课一样,无趣而无用,有些课本写得很呆板,老师讲课也很木。其实这恰好给你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驱动力,你可以去图书馆查资料,还原一个真实的马克思,看看近代史上的真实故事。

  另外大家还抱怨和老师的交流,我刚进大学时也有点放不下“天之骄子”的架子,以前都是老师找我谈话,现在大学老师不关心我了,不主动找我了,那我才不要找他呢!但是后来我发现,只要你主动跟老师交流,敞开心扉和他们倾吐你的困境,就会觉得原来老师如此了解我们,如此能劝导我们,他们的小小建议对我们是如此的醍醐灌顶!所以学会主动和老师沟通,不仅是我们交往的需要,也是我们学习的需要。

  T:学习的真实是自己学习,别人都是环境,都是引导者或推动者。学习的过程是自学,一个人如果学会了自学,那他就是无敌的。大学生应该具备四个优点,即健全的人格、公民的素质、国际化的视野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有了这些东西之后,就会所向披靡。

编辑:杨永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