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投资区张坂镇打造滨海工贸旅游强镇
盛夏的傍晚,张坂海边的月亮湾,碧波荡漾,海风习习,十里金滩上游人如织,沿着碧海蓝天前行,尽情感受“中国最美海岸线”的壮美与浪漫;行走在古香古色的上塘雕艺街,触摸历史的如歌划痕,咏叹古镇美丽更深处的韵致,忘情优雅的浑然天成。在古朴优雅人文风光的另一面,是张坂更加充满活力的产业经济喷薄出的璀璨光华,玖龙纸业、天岗精密机械、大唐电信、台湾巨大等一大批现代化高精尖企业落地生根,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后劲。
这就是张坂,曾经一个籍籍无名的边陲小镇,短短几年,在泉州台商投资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温暖怀抱羽翼下,攻坚克难、比学赶超,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逆转、大跨越:2014年,财税、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用电量、实际利用外资等五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四项位居全区第一。
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我们按照‘经济兴镇、项目强镇、服务优镇、和谐活镇’的发展思路,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先行先试,主动作为,推动张坂各项事业科学、持续、跨越发展。”展望未来,张坂镇党委书记郭志强掷地有声、信心满满。
我们欣喜地看到,张坂镇在巩固壮大传统的木雕、针织服装、鞋业等支柱产业的同时,还根据台商区产业布局在玉埕片区着力打造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在浮山片区全力打造蓝色经济培育区,在镇区努力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一个美丽的滨海工贸旅游强镇已现雏形。
产业项目 引领经济转型升级
没有项目一切都是空谈。走进张坂镇,项目带动的磅礴气势扑面而来,这或许就是郭志强的底气所在。6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额近4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约60.63亿元,其中,在建55个,预备13个;涉及城建环保27个,工业科技19个,商贸服务5个,社会事业5个,农林水利12个。
产业项目的投建投产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年张坂镇继续按照“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的发展思路,深挖潜力,立足优势,以玖龙纸业、泰丰鞋业、晋亿物流、天岗精机、中熙产业园等项目的投产延伸产业链,努力形成产业集群。抓紧玖龙二期、德润电子信息、战马展架、大唐电信、锦胜包袋、泉工机械、立信换热设备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的投建投产,促进这一大批新落地产业项目尽快产生效益,为该镇经济转型升级,打造新经济增长极打下坚实基础。
项目多,任务重,为确保各个重点产业项目有序推进,全镇干部职工精诚团结,全力加强项目建设服务工作。一方面努力做好项目前期协调工作,加强项目调度,随时掌握进展情况,着力化解困难和问题,力促辖区落地的项目尽快投建投产,尽快出效益。同时重点协调做好玖龙纸业、德润电子等一些龙头企业及其延伸产业链的用地配套服务工作,服务好大唐电信、台湾巨大、莲花汽车研究中心、普洛斯物流等重大产业项目的前期工作,确保尽快开工建设。
基础设施 创造良好配套环境
建好强镇张坂,必须跳出张坂。唯有如此,起笔才能宏伟,落笔才能铿锵。
5月12日,泉州湾大桥建成通车,实现了泉州环城高速公路的闭合成环,台商区内新增泉州东(秀涂港)、台商区(张坂)两个高速互通,结束了张坂不通高速的历史,拉近了时空距离,南连晋江、石狮、厦门等经济活跃地区,西接泉三高速,直抵广阔的内陆,北上福州,让张坂与外界的经贸交往变得豁然开朗起来。若干年后,随着泉州大港湾机场的建设,张坂是泉州去往大港湾机场的必经之路,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
泉州环城高速穿境而过,只是张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张青公路拓改、通港路拓改等项目顺利完工,加上沿海大通道,张坂早已撑起了便捷交通的大骨架。不仅如此,张经3路、张经12路、张经13路,张纬5路、张纬6路、张经16路、张经支一路、张坂大道一期、二期,滨海路示范段等11个线性工程项目全部完成征地工作,一个四通八达的道路路网很快将更加完善,张坂也将以笑迎天下宾客的姿态雄踞海西。
此外,张坂市政管网、污水管网建设、惠南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其配套的惠南四期污水管道临时接驳工程等都在按时序进度推进,这些基础设施的顺利实施将为经济发展、项目投资创造更加良好的基础配套环境。
特色产业 打造美丽精品城镇
张坂是一方神奇的土地,这里依山傍海,半城青山半城碧海,是造物者对张坂的恩赐,内吟山俯瞰半城烟雨,“最美海岸线”的滨海资源得天独厚,月亮湾引领风骚;这里人文荟萃,技艺精湛的张坂木雕传承了1600多年,能工巧匠人才辈出,声名远播海内外。 没有文化,必将成为荒漠;没有特色,终究被人遗忘。小小木雕,走向世界,全世界每四座宗教木雕中,就有一座出自张坂,让张坂引以为豪。去年8月,泉州市主要领导莅临上塘雕艺街,欣赏雕艺、共叙发展,指出张坂雕艺要立足优势,以擅长的宗教、人物雕刻为基础,不断提升壮大,走出一条与其他地方古典家具木雕业不同的差异化道路。要让原材料、新技术、融资平台、营销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养等要素保障不断汇集、强化,精雕细刻,精心培育,让小木雕成就大产业,向东亚乃至世界展示泉州精美的雕刻技艺,实现富民强镇。
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坂雕艺带着市委市政府对张坂雕艺特色产业的殷殷期望再出发。泉州当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赋予了张坂木雕文化艺术新的发展机遇,张坂将以张坂雕艺协会和上塘雕艺街为平台,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打响张坂木雕品牌。同时加快雕艺产业园、文化创意园的规划建设,维护雕艺产品知识产权,增加传统木雕产业的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积极推进木雕产业基地建设,延伸产业链,提升传统木雕行业竞争力。
靠海吃海,张坂大作“滨海”文章,大力引进开发滨海旅游特色产业,展现出恢弘的蓝图:加快世茂蓝色海湾综合体建设进度,打造高端滨海旅游业;加快推进玉山渔村二期项目建设,完善海产品主要集散地和餐饮休闲旅游场所,不断提升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力。同时继续积极引进旅游产业开发资金,并按照新镇区、滨海区、玉群商贸区“三足鼎立”的地产开发格局继续打造美丽的精品化小城镇。
改善民生 抒写文明和谐篇章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归根到底是要群众安居乐业、过上美满和谐的生活。今年以来,张坂镇多措并举推进文化教育、环境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打造海漂垃圾清理、溪流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亮点工程,积极营造文明、和谐的生活环境。
今年起,泉州市开展为期三年的海漂垃圾专项整治行动,张坂镇共有海岸线17.7公里,为此建立了一套整治海漂垃圾的长效机制,海漂垃圾的清理按属地原则,各个村负责各辖区的保洁整治工作,日常保洁上特地聘请了45名人员,专门负责全日制清洁,并在景点、码头、渔港等相应海岸线增设了垃圾箱。近几个月,张坂镇在泉州市考评中名列前茅,6月份获得泉州市海岸带环境卫生考评第一名。
环境卫生连着每个人。除了清理海漂垃圾,溪流整治也是张坂镇民生重点。下宫溪位于张坂镇区附近,从前污水横流,一到夏天常常散发出恶臭味。近年来,张坂镇对下宫溪进行淤泥清理,河道改造,污水截流,将以往排到这里的污水通过管网引到惠南污水处理厂,还这里一弯清泓,村民们形象地称下宫溪由“黑龙江”变成了“鸭绿江”。今年张坂镇又对霞美溪、玉山村河道等6条小流域进行整治,启动玉埕村排洪渠的建设,有效改善村庄水环境质量和农村生活环境。
“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张坂把全镇当做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划分成“蓝色海洋经济、乡村旅游板块、和谐人居社区”三个主题发展板块,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促进全镇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在镇东北部创建10平方公里的“美丽乡村”景观带,涉及后蔡村、莲新村、山内村、后曾村、崧山村5个行政村,综合自然、人文和产业等因素,完成项目52个,投入资金1700多万元,全力提升美丽乡村内涵,道路硬化、美化、亮化、净化“四化”工程初显成效,村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后蔡村去年被确定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山内村今年1月被确定为“泉州美丽乡村”。
新的目标令人鼓舞,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张坂镇镇长程碧民介绍说,新的征程上,他们将紧紧依靠全镇人民,以坚定不移的信念、百折不挠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勤俭务实的干劲,开拓创新,奋发作为,为加快建设美丽滨海工贸旅游强镇而努力奋斗!
部分重点项目介绍
玖龙纸业 玖龙纸业(泉州)高档包装纸生产基地项目是由玖龙环球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总投资78亿元,用地1329亩,建成后实现年产高档牛卡纸130万吨和再生文化纸50万吨的生产能力,达产后年产值达90亿元。其中首期项目用地560亩,投资25亿元,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达产后可年产高档牛卡纸65万吨,年产值20亿元。
天岗精机 天岗精密机械制造项目是由台湾天岗精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项目用地112.3亩,总投资1.2亿元,总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建设2.8万平方米。项目主要生产制造各类精密数控机床设备;橡塑料数控成型机床及周边设备;电子专用设备;测试仪器,工模具;非金属制品模具;销售本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并提供售后服务及进出口业务等。该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2亿元,年创税1000万元。一期年产150台制鞋机,年产值6000万元。
德润电子 德润集团总部位于香港,系一家涉及地产运营开发、资本投资、实业、国际通商等多元化集团公司。台商区项目占地约250亩,总投资12亿元,建设无线通讯产业组团、平板电脑产业组团、液晶显示产业组团以及办公大楼、仓库、综合配套服务设施等,总建筑面积25平方米,其中一期建设10万平方米,年产无线通讯模块、模组2000万片。项目全部达产后年产值37亿元,预计创税超1亿元。项目一期于2014年3月开工建设,建设厂房4幢、宿舍1幢,目前已全部封顶,正在进行内外装修。二期厂房预计年底开工建设。
上塘雕艺街 上塘雕艺街是台商区重点打造的文创产业特色项目之一,2013年启动改造提升工程,仅用9个多月,就完成改造任务。上塘雕艺街全长1.1公里,共有600多间店面,改造提升工程着重突出闽南民俗文化、木雕文化、宗教文化等闽南元素。通过对闽南特色建筑、木雕文化及宗教文化等元素的提取,采用现代建筑艺术手法体现传统文化,突出闽南建筑以红色为主的色调,以再生木质材料为主的木雕文化,以中式“窗花、格栅”为代表的中式元素,以“拼砖、石雕、出砖入石”等为特色的传统工艺,以“坡屋面、燕尾脊”等为标志的建筑表现方式,充分展现地域特色。街面上,配套设置景观小品,包括灯具、休闲椅、种植池、艺术花钵等。改造一新后的上塘街,是全市乃至全省首个专业且具规模的雕艺市场。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