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看中“一路一带”机遇
尽管GDP自2010年以来,一路在8%以上减调到近几个月7.4%上下徘徊,在一些境外媒体和“观察家”眼里,中国大陆经济正在走向全面衰退。不过,由于大陆GDP的下调发生在近几年一直强调调结构背景下发生的,加上强劲的互联网服务业高速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台湾各界依然看好大陆经济的未来走势。
台商眼中的大陆经济今后很长时间内都不存在没有
“数万亿网络交易,已经成为大陆从工业化向服务业转型的重要标志。”这是北京一位已经开始从来料加工的传统产业向互联网服务业转型的台上的感慨。
从数据看,尽管近几年一贯支撑大陆经济高速发展奇迹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出口在2014年均呈现全面走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质增长率只有10.9%,创11年来新低,而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只有15.1%,是2001年以来新低。
不过在上述这位北京的台商眼里,经济下行并没有造成大陆的就业压力,无论从人才市场或是业内招工情况看,大陆就业市场依旧相当稳定,而就业稳定带来的则是大陆消费能力的稳定。
此外,阿里巴巴和其他互联网在这几年表现出强劲势头,尤其这些互联网行业每年数万亿的交易,引爆美国股市,可以用“惊艳全球”来形容。这一点对于上述北京这位原来从事传统制造业转型为互联网服务业的台商眼里,有一组令他对未来充满期待的数据:2014年大陆网上零售额高达2.78万亿元人民币,较2013年大幅增长49.7%,网络零售业成长速度及规模扩张则更加惊人。尤其在一些重要节点,如“双十一节”(民间称之为“光棍节”)就一天时间,仅阿里巴巴一家互联网企业就实现网购销售额高达571亿元人民币。
而强劲的互联网服务,还同时带动了近年来大陆异军突起的快递业,为运输、金融等产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大陆经济结构转型,服务业比重持续提升。”在上述这位台商眼里,大陆的GDP虽然在小幅减调,但大陆经济似乎正在朝着其几年前制定的发展目标——服务业比重进一步加重。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14年前3季,大陆服务业已经占GDP的比重提升至46.7%,高于第二产业工业0.025%。
“因此说,无论是大陆有关部门公开公布的数据,还是大陆同胞的直接观感,实际上都表明大陆经济依旧后劲强势。”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一位专家认为,GDP数据下调并没有让大陆经济发生实质性经济下滑。
“一路一带”不仅为大陆也为台湾带来商机
而在台湾“中研院”一位研究区域经济的专家眼里,大陆不仅有着强劲的内部市场作为发展后盾,“一路一带”战略还将让很多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大陆经济发展机会。
“尽管大陆的‘一路一带’战略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不确定性,但可以肯定的是,大陆这一战略和美国上个世纪的‘马歇尔计划’完全不同,它将带动沿途国家和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台湾“中研院”上述专家认为,大陆和世界上一些地区或国家不同,提出“一路一带”战略完全不是在炒作概念,而是要把它落到实处。
该专家认为,从去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APEC期间大陆的做法———除了邀请亚太国家和地区领导人外,还邀请了非亚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基本都是“一路一带”国家,“这就可以看出,大陆要把这一战略落到实处。”
而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分别就“一路一带”战略召开专门会议,并成立领导架构则成为海内外观察家“一路一带”战略的关键点。
台湾舆论普遍认为,“一路一带”战略实施最清晰的路线图应该要等到今年的全国两会,大陆在这期间应会拿出具体实施方案的细则。
台湾舆论认为,“一路一带”战略既有外交战略考量,更有大陆对于转型的坚定选择。这样的背景,让台湾各界嗅到了“一路一带”给台湾带来的商机。舆论认为,过去台湾把大陆转口贸易的加工厂,台商来大陆发展主要利用大陆相对廉价的土地和人力。同时,相对于台湾,大陆还是其产品的最大市场。
但经过经济艰难转型和近些年大陆经济高速发展,低人力成本开始不断上升,而大陆科技进步速度之快,也让台湾一些企业觉得自己丧失了竞争力。因此,台湾需要做出的第一个布局,就是把对大陆的传统两大定位,向东南亚等新兴市场转移。在这方面,两岸有异曲同工的需要,这也是大陆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后,台湾看到的机遇———台湾要“借船出海”。
台湾舆论认为,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大陆承诺将投资400亿美元,改善新丝绸之路经济区的交通路网。而新丝绸之路包含两部分,一是连结中国─蒙古─俄罗斯的经济带及连结欧洲中国大陆桥,这部分台湾较缺乏历史渊源与投资经验,除了参与大陆西北部经济发展计划外,其余地区较难着力。但中国─南亚─西亚经济带、连接中国与太平洋及印度洋周边国家的海上丝绸之路,台湾大有可为。(高杨、孙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