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要闻播报

京台谋求资本市场合作 股权创投受青睐

2014-04-22 15:05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编辑:马迪

  记者在4月16日举行的“2014京台资本市场合作发展论坛”上获悉,我国台湾地区或放宽大陆企业在台上市的限制,即持股不超过30%的大陆企业方可在台湾上市的规定或被放宽至不超过50%。

  此间在北京中关村(000931,股吧)软件园举办的论坛由北京市台办、北京市金融局、中关村管委会及海淀区政府指导,台湾股权投资协会、创投公会与中国投资协会股权和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旨在以此搭建京台资本市场合作平台,带动两地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与并购、创新科技事业及相关行业发展。据悉,这是北京市首次联合台湾证券交易所、台湾柜台买卖中心以及台湾知名证券、会计师及律师事务所等机构在中关村介绍台湾资本市场的特色与优势,双方重点就如何推进两地企业在彼此资本市场挂牌上市、解决融资需求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股权创投或先行先试

  “台湾证券交易所正和大陆证券交易所积极谈谅解备忘录。至于何时能签署谅解备忘录,我相信很快。”当被问及台湾与大陆是否会建立类似“沪港通”的机制时,台湾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简立忠表示,目前台湾正在研究开放大陆注册企业赴台上市。

  简立忠介绍说,自2008年以来,台湾先后6次对外公布企业上市规则,其中包括取消大陆和外资企业募资用途限制,松绑股票面额10元限制,开放大陆持股超过30%之企业可以项目申请上市等。2010年至2014年1月31日,共有37家非台湾本地企业在台交所上市,其中运营地在大陆的企业有34家。而在34家大陆企业中,以科技产业类为主的企业共有17家,与中关村区域的企业有着相同的优势和特点。

  不过,根据台湾资本市场的规定,目前大陆企业赴台上市持股仍不得超过30%,超过的企业需要核准。“目前台湾监管机构正在研究将这一持股比例调整到不超过50%,此规定或在不久之后正式发布。未来大陆企业在台湾上市的限制也会有所松绑。”台湾某投资咨询机构人士透露。

  对此,不少与会专家建议,近年来北京与台湾资本市场的合作日益频繁,先后签署了证券及期货监督管理合作谅解备忘录、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台湾金融管理部门也已允许台湾企业与大陆企业合资设立公司,但两地企业在资本市场仍需要紧密合作。考虑到优势互补、合作发展,两地企业可以在股权和创投行业先行先试,以达到在彼此资本市场融资的目的。

  “北京是股权和创投机构数量最多、专业人才最集中、投资效果最显著的地区之一,而中关村又是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区域,这些优势使其与台湾企业开展合作最为合适。”中国投资协会股权和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沈志群表示。

  紧密合作仍有提升空间

  “京台两地资本市场各有优势和特点,两地企业紧密合作仍有提升的空间。”北京市金融局副局长张幼林表示,台湾多层次资本市场较为成熟和发达,堪称比较有特色的亚太投资平台,其外资活跃程度较高,再融资能力较强。

  “北京资本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呈现出五方面特点。”张幼林介绍说,一是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在北京的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使北京成为继上海、深圳之后我国第三个拥有全国性股权交易市场的城市,补齐了北京金融发展格局的短板。二是北京股权交易中心正式成立并启动,目前“四板”挂牌企业已达66家,实现了“四板”市场与“新三板”市场的衔接。三是北京市拥有相对庞大的上市公司群体,目前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已达430家,首发募集资金1.64万亿元。同时,北京地区证券化率指标达5.65,名列全国前矛。四是企业上市资源丰富,包括“新三板”和“四板”市场在内,北京市共筛选出21000家企业,可以分行业、分层次地推动一大批优秀企业挂牌、上市。五是北京市政府把金融作为支柱产业进行建设,各类金融机构都能积极参与北京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创新企业服务。

  “北京资本市场的五方面特点说明京台两地资本市场合作有着非常好的基础,两地企业完全可以优势互补。”张幼林举例说明,大陆企业神州数码已在台湾发行股票,台湾乐生科技公司则在北京挂牌“新三板”,这充分说明京台两地将来合作的空间非常广阔。

  “台湾股市比较适合大陆的中小企业,大陆的高新技术、文化创意等行业最受台湾投资者青睐。”一家台湾证券机构的资深人士说。

  对此,张幼林建议从五方面加强联系,以进一步提升京台两地企业紧密合作的空间。一是台湾企业积极参与北京投资,特别是针对中关村地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服务,包括孵化、投资和发展指导等。二是积极支持在北京的台湾企业到资本市场挂牌、上市。三是京台两地证券交易所、中介机构继续紧密合作,推动两地企业在彼此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四是积极推动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加强与台湾合作,加快北京“四板”市场建设。五是在北京设立台湾证券期货类金融机构,包括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机构。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责编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