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要闻播报

大陆学者:商机不容延宕 服贸协议何辜?

2014-04-02 09:50     来源:中国台湾网     编辑:孟雅诗

  近日来,台湾“朝野”有关“服贸”之争愈演愈烈,甚至发生部分激进学生“暴冲”、“占领”岛内“立法”、“行政”部门事件,致使台湾社会对于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争议进一步政治化和复杂化。由此很可能导致两岸服贸协议的延宕实施或被长期搁置,进而影响包括两岸货物贸易协议在内的其他ECFA后续协商项目的推进。而这些将伤害两岸经济深化发展,对台湾经济带来严重冲击,最终损及台湾民众的切身利益。

  “服贸”是份好协议

  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是普惠两岸大众特别是台湾民众的好协议,这是不争的事实,协议本身所蕴含的的市场效应以及所彰显的“两岸特色”充分表明了这一点。

  协议中双方一次性承诺市场开放项目达到144项(其中大陆对台开放共80项,台湾对大陆开放共64项),涉及商业、通讯、建筑、分销、环境、健康和社会、旅游、娱乐文化和体育、运输、金融等行业。不但开放领域广,释出的市场空间大,而且对诸如市场调研、技术检测、会议及会展服务、会计和工程服务等商务服务业,以及环境服务领域(包括排污服务、固体废物处理服务、废气清理服务等)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松绑”显著,同时大陆对台湾开放的服务业与大陆“十二五”重点发展的服务业领域具有高契合度,保障未来两岸服务业合作能够从大陆经济结构调整中获得持续发展动能。

  两岸服贸协议除具有巨大的市场效应外,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其“两岸特色”。协议充分考虑了两岸经济的体量规模和发展环境,体现了大陆让利、关切台湾中小服务业者利益等特点,以及设置了紧急协商、安全例外、实施检讨、修正调整等“风险管控”条款,可以说是做到了周详缜密,处处为两岸业者特别是台湾业者着想。

  台湾需要“服贸”

  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市场开放特征和其所具有的两岸特色,决定了其不仅能够为台湾服务业者带来商机,普惠台湾民众,而且将有力促进台湾服务业的规模成长和质量提升,带动台湾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使台湾经济重现活力。

  进入21世纪以来,台湾经济出现转折性变化,经济成长率下滑,失业率上升,民众收入减少,凸显动力不足的“闷经济”特征。

  究其根源,主要是过去长期发展进程中所累积的结构性问题恶化的结果,其中有制造业的结构性问题,也有服务业的结构性问题。台湾经济自1980年代末期开始进入以服务业为主要发展引擎的后工业经济时代。但由于“浅碟式”经济体质的影响,主要受市场需求空间所限,服务业发展一直存在结构性问题: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虽高达近70%,吸纳就业比重占60%,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但其中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占比较低,对经济成长的贡献度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服务贸易发展较新加坡、韩国、香港等其他“四小龙”经济体存在很大落差。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责编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