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两岸服贸公听会举行 台官员吁尽快通过
6月21日下午2时许,海协会会长陈德铭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在上海签署了《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及其附件。(中国台湾网 于斯文 摄)
导语:两岸两会领导人第九次会谈2013年6月21日在上海举行,双方由海协会会长陈德铭与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签署《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
《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自2013年6月21日签订,台湾“立法院”尚未审核通过。根据先前台湾朝野协商结论,必须开完16场公听会后,才能进行实质审查,且必须逐条审查、逐条表决。
台湾“立法院”10日举办最后一场的第16次《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公听会,与会的行政官员呼吁尽快审查通过,否则将影响台湾参与区域经济整合。
台湾“经济部”官员在会上说,台湾市场规模小,业者技术有优势,开放陆资冲击有限。据评估,台湾本身就是设备制造商,陆资企业为了学习台湾技术,会聘用台湾人才,增加就业机会,进一步提升薪资水平。期望部分反对团体不必看衰自己。
台湾汽车修理工业同业公会总干事高景崇也说,近年因大众运输网建立,加上部分小厂技术无法跟进,该业界正在慢慢凋零。台湾市场在萎缩,陆资来台投资诱因不大,但反观大陆市场蓬勃发展,对台湾厂商是很大机会,服贸开放不但对业界影响小,反而加分。
他说,开放后人才需求变多,台湾现有人才因市场萎缩失业的,也可凭高技术再重回职场,提升就业率。
台湾财团法人商业发展研究院副所长朱浩表示,设备维修业在台湾相关产业市场规模小,这5年来市场结构一直在萎缩,市场成长率为负1.06%。对外开放市场可相对缓解萎缩,且台湾设备维修业者的竞争力,远优于大陆,对台湾影响层面有限。
台湾方面大陆委员会负责人王郁琦会前表示,从行政部门的角度,希望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审议的速度能快一点,但会尊重程序安排。
另外,台湾“经济部长”张家祝在另一场合指出,完成两岸服贸、货贸、争端解决协议,是与大陆经贸关系正常化、制度化的必要工作。若服贸协议不通过,货贸协议其实也不可能继续签,对台湾一定有冲击,甚至影响出口。
6月21日下午2时许,海协会会长陈德铭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在上海签署了《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及其附件。(中国台湾网 于斯文 摄)
6月21日下午2时许,海协会会长陈德铭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在上海签署了《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及其附件。(中国台湾网 于斯文 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