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拟抢进沪自贸区 为解“钱荒”探索合作路
台湾的自由经济示范区与上海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前一后诞生,外界焦点从一开始的两区竞争关系,慢慢转移到探索两区的合作空间,不少台商嗅到一条可串起两岸资金的光明之路。不少台商看好自贸区将准许区内企业可以自由贸易账户取得境外融资,有意至自贸区注册登记公司,并回台借人民币,也可解决大陆"钱荒"情况。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9日成立刚满3个月,中国人民银行12月初颁布"金融30条",宣布将在自贸区推动四大改革,包括投融资汇兑便利、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推进利率市场化及深化外汇管理改革等,引发不少台商"无限遐想",打算到上海自贸区申设企业,作为旗下大陆事业的资金调度平台,解决当前在大陆碰到的"钱荒"问题。
上海富兰德林事业群总经理刘芳荣对经济日报指出,目前全大陆开放台商第二外债额度的地方,只有昆山与前海,前海目前只准区内企业向香港借款,"预期上海自贸区在松绑资本项下管制后,的确有机会让自贸区企业发挥资金平台作用。"
德勤中国华东区税务主管合伙人郭心洁表示,不少台资企业在大陆各地都设有公司,碍于现行规定,彼此资金不可直接融通;未来台商可考虑在自贸区设立一家主体公司,用来集中收付资金,一来可让资金运用更有效率,二来还可善用区内可取得较便宜资金的优势,从中获益。
刘芳荣认为,台湾资金取得便宜,理论上回台借新台币,再兑换为人民币汇回大陆使用,较有利可图。
不过,也有专家表示,自贸区关于金融的相关细节,必须要等到3月初公布,建议现阶段应谋定而后动,且避免一窝蜂注册公司,最后没占到便宜。
以不少台商想象的两岸资金光明之路来看,对台湾当局来说,若能提供足够、便利的开放,让大陆台商可把目前岛内过多的人民币给"借"回大陆去,自然也是消化人民币的一种管道,还能活络人民币双向往来。如此,台湾将向人民币离岸中心又迈进了一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