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春荣"无中生有" 大麦客"凭空出世"
文/陈薜薇 摄影 / 李森全 袁建敏
何谓“大麦客”(T-Mark)?
相信绝大多数人在此之前闻所未闻。
有人说,“大麦客”是台商的商业平台;
有人说,“大麦客”是台商产品在大陆的”重要载体”;
有人说“大麦客”是整合制造业和市场的重要平台;有人说“大麦客”是“无中生有”的商业模式……
2011年5月31日在东莞正式开张的“大麦客”或许可为人们揭开很多面纱。
在过去的三十年,台商从落脚东莞开始,不断在世界创造代工神话,大陆成了“世界工厂”;
在未来的三十年,台商凭借在东莞“冒出”的“大麦客”,或许又可缔造一个商业传奇,“世界市场”、“中国品牌”的名号或将再次从东莞响彻中国和世界!
“大麦客”不仅肩负着大陆台商转型升级的重任,更承载着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寄托!
帮助台商外销转内销
迄今为止,在中国大地上有哪一间超级大卖场是中国人开的?家乐福、沃尔玛、乐购、大润发……几乎全被欧美财团垄断。刚刚出世的“大麦客”能与这些巨无霸抗衡吗?能发展成中国品牌的超级大卖场吗?
2007年金融风暴来袭,国外市场大幅萎缩,订单直线下滑,大陆东南沿海的加工贸易企业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土地及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于大部分做代工的台企,深深体会到单靠外销的利润薄微和巨大风险,要想在大陆取得长远立足发展,就必须靠「两条腿走路”,也就是外销与内销兼做的经营模式。那么如何转型升级,如何才能把产品由外销转内销?如何才能实现从“贴牌”到“招牌”,再到“品牌”的转变?
对习惯于做外销和OEM代工的台商企业来说,转型升级说易做难,纵使大势所趋、政府积极鼓励,但对企业来说,面临的很多问题,都不是几句话能够解决的——生产要转型、管理要转型、市场要转型、财务要转型、原物料采购模式要转型、要打造自己的品牌、要有一定的通路……太多太多事要做、太多太多资金要投入、太多太多不懂的领域要开拓、太多太多风险要评估……
为挽救危局,被王毅主任评价“牛得很”的“天下第一台协”东莞台商协会,牵头筹组了“大麦客”综合性批发大卖场。东莞台商协会集思广益,在第八届台协会长叶春荣的全力推动下,配合政府产业转型升级政策,把现有的台商企业、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进行完善的资源整合,硬是从无到有地创造出一个“大麦客”。
叶春荣不无苦涩地自嘲自己是“最难做的一届会长”,因为这三年正是东莞大多数台企到大陆投资以来最艰难的日子。叶春荣是“大麦客”的主要发起人和推动者,在设想的方案中,所谓“大麦客”,就是把台资企业的产品集中放到一个大卖场里,以集中优势推向大陆消费者、经销商、代理商;同时引进台商(湾)精品,使台商(湾)优良的产品拓展至大陆各地,让大陆各城乡居民共享高质量、低价位的品牌商品。
实际上,“大麦客”的精髓在于直接架构“厂商―大麦客―消费者”三级营销网络,完全跳开了在厂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中间环节。采用这样的运作,一是可以降低最后摆上货架商品的价格,二是可以利用东莞台商制造企业的强大基础,帮助台企转型升级走内销路子。
帮助台商自创品牌
“在调查走访中,我们发现,我们台商中有很多公司做得很大,产品在欧美也很有名,可是在大陆却名不见经传,没有品牌,目前我们已经找到了很多这样的企业和产品,”叶春荣稍带严肃地说,“我们要帮助这样的台资企业转型内销,可以统一使用‘大麦客’品牌。”
大麦客的产品只有4000多种,而其它大卖场一般都会有1、2万种,他们是产品越多越好,而大麦客没有上架费、没有通路费、没有卖场推广费……总之,现有卖场名目繁多的「费用”,大麦客一律全免。但是,大麦客需从众多台资产品中精挑细选,“只要你质量好,被我们挑中,就下单给你,并且是现金购买,实行买断制,这样也可以帮助到台资企业的资金周转。但若出现质量问题,就要由企业负责!”甚至可能会从此失去在大麦客销售的机会。
大麦客除了采购已有品牌的台资企业产品外,也协助广大外销及OEM代工台资企业的优质产品通过大麦客打开大陆销售通路,统一使用“大麦客”品牌。也就是说,大麦客扮演的角色十分明显,一方面帮助自有品牌台商产品拓展通路和销售,一方面帮助外销台资企业转型做内销,开拓大陆内销市场。
叶春荣说,“我现金给到你,这样的话,你要不要降20%给我?肯定的啦!”这样价格就可以降下来,同时,大麦客也不收上架费等乱七八糟的费用,又可为厂家省一笔支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大麦客“高质量、低价格”的服务宗旨。
所谓“高质量、低价格”,就是指与现有大卖场相比,大麦客销售的产品“同质价低、同价质优。”
对于产品及数量的选择,叶春荣介绍说,比如卫生纸,在其它大卖场可能有30种,消费者每次在购买时就要做30种产品的比较和选择,而大麦客只有几种,是已经按照质量挑选好了的,“同质量的比各卖场便宜,同价格的比各卖场质量好。”再比如,大麦客的生鲜产品,采用的就是欧美和台湾好市多(Costco)的经营模式。好市多(Costco)全世界600多家,其前300种好销的产品大部分都进大麦客,有些暂时还进不来,如维他命,在香港、台湾属于健康食品,但在大陆属于药品,“我保证也会进来,但可能要花一段时间。”
同时,还引进台湾原装精品(MIT)和台商名品(MIC),可以进“大麦客”会员店的一、二层销售,也可以在“大麦客”的三层台博商贸中心展览、销售,全面协助台商自创品牌商业转型。
至于大麦客销售的产品为何不像其它卖场那样“品种多多”,叶春荣解释道,其它卖场以收取上架费作为赢利方式之一,大麦客以货品周转率作为经营方向。两者有本质本同,前者对货品的要求“多多益善”,进的越多,收的上架费越多,至于卖掉多少,另当别论;而大麦客则是希望货品卖的越多越快越好,因为全部用现金采购,必须增加周转率才能增加赢利。
政府产业转型升级政策
“大麦客”的另一特殊功能是响应大陆整体产业转型升级政策要求,及协助东莞市政府推动“流通东莞”政策,打造东莞名城。
众所周知,东莞的工业化程度很高,在大陆名列前茅,但是,“没有一个城市工业化很强、服务业不强,可以成为现代化城市的。”叶春荣说,“大麦客若是没有政府的支持,我是不会做的,要有政府的支持我才做,我也才能做。”2009年初,东莞市政府考察完台湾好市多(Costco)回来后,即把筹建大麦客列为市政府重大开发投资项目,李毓全市长、江凌副市长都亲自督导,东莞台湾事务局、外经贸局和检验检疫局等相关部门,也都专设团队为“大麦客”项目服务。
“大麦客”牵涉到台商千万家和大陆居民就业千万家,继“大麦客”之后还有“大麦客商都”、小麦客、电子商务等,或还会有中麦客,对东莞市的商业发展会有很大帮助。
“大麦客商都”是大麦客的“升级版”,以城中城的规划概念,集合各行业顶尖的名店及小区,发展具备国际水平的商业,作整体性开发的超大型旅游休闲购物城,包括购物商城、娱乐世界、主题乐园、主题旅馆及展览会馆、酒店式服务公寓、商品物流中心、国际金融商务中心、高级住宅区等。
而依托“大麦客”,还会生出许多“小麦客”,东莞32个镇,一个镇开个3~5家“小麦客”,就有100多家。“小麦客”可以开放给大家加盟,也有由“大麦客”直营,拓展至全中国,提供创业和就业机会,带动第三产业和现代物流业蓬勃发展。
“大麦客”在政府的支持下,带动台资企业群体集体转型升级的同时,也成就了其服务社会的功能。
叶春荣希望,一切顺利的话,2015年前他们将在大陆二三线城市设立至少10个以“大麦客”为核心的商贸流通基地,南宁、武汉、天津等城市都已在考察计划之内,最终目标是构建起一个覆盖全国的台资企业内销网络。每个“大麦客”都以自购土地、自建商场的模式运营,这都将作为未来上市的净资产。按照他的构想,“大麦客”最快将在7年内辅导上市。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