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英”大战 与马英九“罩门”
文|李晓庄
你喜欢马英九吗?与2008年选举前相比,“肯定”回答这个问题人的比例正在下降。
你喜欢国民党吗?除了切身利益者,真正喜欢国民党的台湾民众,恐怕不多。但是在“两害相较取其轻”的状态下,即便是不喜欢国民党的一些蓝营选民,届时也要含泪把票投给国民党。
定于2012年1月14日举行的台湾大选,还没正式开打就已经炙热,一方面是民进党新出炉一个形象翻新的女将,令民进党和绿营支持者信心大增;另一方面是绿营不断制造“台湾可能第三次政党轮替”社会空气,使得频频亮相的各种民调对马英九相当不利。就连国民党高层都惊呼:今次选战不能有半点松懈。“双英”大战在不知不觉中拉开了序幕。
对很多选民来说,判断“双英”优劣倍受民进党文宣左右,特别是在民进党早已布局的「耳语革命”活动中,选民被灌输了很多“特定信息”:马英九无能、百姓生活没有改善、马英九亲中卖台、小英胜局已定……
就“双英”大战重点而言,未来不外如下三个层面:一是两人特质,二是执政能力,三是两岸政策。
一、人格特质
蔡英文具有怎样的人格特质?经过媒体接连轰炸后,蔡英文的人格特质大概可用如下几点来概括:
一是身世背景
蔡英文出身富裕家庭,从小享尽荣华富贵,是班上仅有2个开车上学者之一,这与民进党代表的草根相比,形成了极大反差。就连其父去世后,都要彰显无尽的荣耀,当蔡英文拿马英九父亲骨灰坛上的文字作文章时,她却只字不提自己父亲超级豪华的墓园是违建的。
二是个人形象
蔡英文与马英九有部分类似之处,那就是:学者形象、注重个人清廉(蔡的十八趴遭人诟病)、精英特质明显等。但是,蔡英文在担任民进党主席之后,纵容民进党支持者对到访的海协会长陈云林激烈抗争,导致媒体封她一个“暴力小英”称号,蔡英文对此不但不反省检讨,反而狡辩说“又不是她叫人去打的”。如此不愿担当的领袖人物,确实带有明显的扁朝烙印,不是台湾之福。同理,世卫在民进党执政期间(2005年)发出的“中国台湾省”文件,小英却可以拼命骂马政府。如此是非标准,恐怕很难让中间选民接受。
三是家庭
蔡英文从小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但是缺少个人家庭生活经验,尽管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要求她公开“性倾向”(担心她当选之后枕边人危害全民利益,阿扁和阿珍就是典型),没有被她接受,她私藏「性伴侣”(如果有的话)是否是台湾之富,就不知道了。但是对社会大众来说,欲想一个领导人决策不被扭曲,这个领导人应该有家庭生活经验,否则在决策时,就难以从家庭层面切身仔细地考虑问题,因为她根本没有家庭感受(她只有与父母姐妹间的亲情体验),这样的家庭背景,很难保证她在做决策时不失偏颇。
四是决策能力
蔡英文与马英九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就是决策不够果断,拖泥带水。作为一个女性,有优柔寡断决策是正常的,最致命是蔡英文容易忘记,比如她一直领取十八趴,可是当她领导民进党支持者强烈反对十八趴时,却忘记了自己是十八趴的享受者;再如国光石化案,她在坚决反对时,却忘记了自己曾经督促赶工的场景;又如核四问题,现在坚决反对核四的蔡英文,曾经是核四赶工的领导人……这些昨是今非的处事风格,恐怕只有适应陈水扁翻云覆雨风格的人才能接受。这可能也是阿扁极力支持蔡英文这个“双面娇娃”的主要原因。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