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易升 “做个快乐的捐血者”
坚持30年,捐血100次,捐血26000毫升,救回130多个病人生命。他叫林易升,是天津的一位普通台商。为了捐血,他常年累月保障血液质量;为了鼓励捐血,他随时随地、随身宣讲捐血意义。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经年累月做好事。一张张奖状,一个个奖牌,一份份感谢信,一封封捐血报告……30年如一日,义务捐血26000多毫升。
天津康农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天津台资企业协会副会长林易升最爱穿他的红色T恤、红色夹克,开红色旅行车。他说他走到哪里就要把捐血的观念传播到哪里。
有人说他是“热血精英”,他却说自己只是要像红色旅行车车身上醒目的标语一样——“做个快乐的捐血者”。
捐血是生活的一部份
聊起捐血的话题,林易升似乎比聊他的事业更起劲。他笑称:“一直在捐血中心工作的当年的小姑娘现在都变阿婆了。”
家乡在台中的他,在台中市捐血中心捐血已达98次,三十多年不间断的捐血已经使那里的每一个人都对他非常熟悉。对于林易升来说,捐血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份,就如同喝水一样自然、平常。
他介绍说:“大陆和台湾在捐血的规定上有很大的差异。在大陆,一次只可捐血200毫升,经过医生的同意一次最多才能捐400毫升,隔上半年才可以再捐。而在台湾,一次可捐血250毫升,两个月后就可以再捐。体重超过65公斤的人一次可捐500毫升,三个月后可以再捐。但是一年最多只能捐1500毫升。”
因此,他曾给自己做规划,每年要捐1500毫升,这样到2007年他的捐血总量就可以满20000毫升。尽管早些时候两岸还没有开通直航,尽管有时候林易升忙的实在脱不开身回台湾,但只要一想到回不去就完不成当年的任务,林易升一定会撇下一切赶回去捐血。1996年就带着企业来到大陆的他,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的往返是专程为了回台捐血。
他说,“台湾在捐血方面管控的很好,比如规定三个月以后才能再次捐血,就算只差一天,捐血中心都不会采血,因为要保证血液质量。捐血者的相关数据都是输入计算机的。”
除了回台湾捐捐血液以外,长年身在大陆的他,还定期到天津市血液中心捐血小板。大陆规定,男子到55岁就不可以捐血了,台湾可以捐到65岁。林易升说,他会将捐血这件有意义的事情一直做下去。
家人由反对变支持
18岁那年,林易升从家乡到台北去玩,偶遇捐血车停在路边,当时血气方刚的少年没有多做考虑便跳上了捐血车。那时的他也许还没有料到,这一捐就是30年。
回想起了他第一次捐血的情形,林易升笑道:“后来我妈妈知道了我捐血的事情,很心痛,很舍不得。”在台湾,捐血中心会把捐血者的检验报告寄到家里,林妈妈得知儿子跑去捐血后极力反对,非常担心他的身体。然而后来林妈妈因膝盖骨治疗需要输血,林易升就马上给妈妈讲义务捐血的意义,妈妈才理解并支持他的做法。
就这样年复一年,捐血40次、50次的奖状变成了绩优状,绩优状又变成奖牌。按照200毫升为一个治疗单位,如果一个治疗单位用于一个输血病人的治疗,26000多毫升的捐血量计算下来,林易升已经是130多位输血患者的救命恩人。
捐血“清教徒”
初见林易升的人,一定不会相信他是一个捐血百次,共26000多毫升的“热血汉子”。很多人惊讶过后,满脑子的“捐血危害身体”观念恐怕也将被彻底颠覆。
血清转氨酶、血清反应素、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林易升的捐血检验报告上每项检验结果都是正常。林易升笑道:“必须都是正常的,不是健康的血怎么救人呢?”他深深的了解,跟偶尔捐一次血不同,一旦他常年定期捐血,就一定要保持健康的体魄。因为自己的健康已经不光关系到自己和家人,同时也关系到配型成功的病人的生命。为了保证捐出健康的血液,他一直保持着健康的生活习惯。熟悉林易升的人都知道他从不喝酒,“一杯白开水”和“一碗白开水”是他每餐的必备品。一些初次见面的大陆官员听说了我捐血的事情,纷纷敬酒以表钦佩。”林易升笑道,“可是我不喝酒啊。”他为保证血液质量从不喝酒,用白开水回敬的举动使大陆官员对他更加敬佩。同时为了保证口味清淡,他吃的所有菜都要经白开水涮过。如此苛求自己的生活,已使林易升成为名副其实的捐血“清教徒”。
带动更多的人捐血
“捐一袋血得吃多少补品才能补回来?”“捐血的时候会不会传染疾病?”有不少人对捐血抱着这样的认识误区,甚至网络上“无偿捐血危害”的言论也被传的沸沸扬扬。在大陆,由于捐血知识普及宣传力度不够,多数人都对捐血持有偏见,害怕、担心,从而不敢去捐也不支持亲友去捐。
“大陆的捐血观念非常薄弱。”林易升说,“我发现身边民众普遍担心捐血会给身体带来不利影响。”十几年前,林易升带着爸爸来到大陆做针灸。给林爸爸做特别看护的护理长得知林易升的捐血经历之后忍不住问:“林总,您捐这么多血,身体不会怎么样啊?”林易升笑而不语。护理长因为儿子在大学毕业前捐了一次血,每每想到这件事就掉眼泪,她见到林易升后心里才“踏实多了”。
“我那时候才捐血54次,共一万多毫升。”林易升说,“连学医的护理长都对捐血有如此偏见,这就更加激发我要走出来宣传,否则就愧对社会。因为我是最好的教义,是最好的说服力。”
从那时候开始,林易升一方面规划着定期捐血,另一方面用最直接的方式进行宣传——用红色包装自己。红色显眼的奥迪Q7旅行车,红色的T恤,红色的夹克,红色的领带,乃至红色的签字笔……无一不成为他的标记。红色的Q7开到哪里,总会有人一脸疑惑地问林易升:“你这个年龄了还开红色的车啊?”林易升便开始了他的献血宣传。这个预先“埋伏”好的小“圈套”让他屡试不爽。后来他干脆在车身贴上“捐血一袋救人一命”和“做个快乐捐血者”的标语,他要让义务捐血的观念和他一路随行。
“穿红色衣服、开红色车,刚开始我觉得很别扭,也很不好意思,但是后来转变了,现在一点也不会觉得不自在。”林易升直言,“目的只有一个:以身作则,推广普及。在我心里,帮助别人、回报社会和做生意同等重要。”
一个人偶尔做一件公益事情这不难,难的是常年坚持做下去。林易升兴奋地说:“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我8月份再回台湾捐一次血,就满100次了。”他做着自己的事情,用行动诠释着无偿捐血的意义,更希望以血一样的红色,传递和激发大家的互爱之心、感恩之心,鼓励每个个体奉捐自己微薄之力,为社会文明进步做贡献。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