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京平:搭建台企转移基地 加快铜都跨越发展

时间:2011-11-18 13:37   来源:台商

  肩负着中央对台法制工作及帮助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快台企向中部转移的使命,拥有中央和地方“双重身份”的苗京平充分地利用了这种“双重优势”,积极为铜台合作牵线搭桥、出谋划策。

  对很多台商来说,恐怕从未听说过铜陵这座城市,尽管这个以铜立市的城市在铜业界颇负盛名,但是很少有台商会关注她,20多年来很少有台商前来投资就是一个明证。然而,这一切都将因苗京平的到来而改变。

  苗京平是国台办法规局的一名处长,进一步说,他是一个到铜陵担任市政府副秘书长的挂职干部。就是这么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人,凭着开拓思维、满腔热情及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人脉资源,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硬是把铜陵和台商捏在了一起。2011年6月19日,全国台企联成立4年以来的第一次,也是最大一次合作项目签字仪式——全国台企联台资企业产业转移(皖江·铜陵)示范区对接交流会在铜陵举行,台企联与铜陵市政府签署了“台资企业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合作框架协议”等三项协议。这意味着随着台湾产业园、台湾城等的建立以及随之而来大批台资企业的入驻,铜陵将被打造成为大陆第一个台资企业投资转移示范区。逾百位台商协会会长第一次亲临铜陵见证了这一历史盛事。而成功举办这次活动的直接推手就是苗京平。

  郭山辉会长通过其上任两年来台企联举办的多项重要活动,直接体会到了苗京平的“非常用心”,常务副会长刘璟芳更是赞道:“这个项目的落成,国台办法规局苗京平处长功不可没。”为了“台资企业成功地进行产业转移”,为了使“台商们对中央、对台政策更理解、更支持,坚定他们在大陆、在铜陵投资的信心”,也为了“积极推进对台政策在铜陵先行先试,为中央对台工作摸索路子、积累经验”,苗京平处长自2010年挂职铜陵市政府副秘书长伊始,就积极为铜台交流合作牵线搭桥。

  天时地利人和 
  成就铜台合作

  201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作为首个获批的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既是泛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斩落的重点开发区域。铜陵市位于中东部、长江下游南岸,依托江浙、上海等地,上通武汉经济圈的中部市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且水运条件得天独厚。在陆路交通上,铜陵附近已有和在建的机场4个,到铜陵的交通时间均不超过一小时四十分,京福高铁、宁安城际、京台高速等四通八达。1956年依矿建市的铜陵,地下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铜资源,铜的采集、冶炼、加工,是铜陵的核心和支柱产业。

  同样是在2010年初,苗京平被派到铜陵挂职,主管市涉台招商工作,具体负责台湾产业园筹建工作。作为在国台办工作多年、对大陆台商有一定了解的公务员,苗京平到职后立刻开展调查研究。他一方面深入乡镇了解市情,深入企业了解产业特点,盘好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一方面紧紧依靠国台办,借助中央对台工作的优势,扩展涉台资源。他多次亲临台企联拜访前经济局局长、现任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何世忠老领导,何世忠局长积极支持筹建台企产业转移示范区,在其大力帮助和总体指导下,苗京平开始马不停蹄地参加各地台商协会活动,了解台湾产业转移转型特点和台商的需求,利用台商活动积极推介适合台商朋友在中部皖江发财的“风水宝地”。来到了铜陵这片热土,很快融入当地的苗京平感触最深的是:“换了个角色去做具体的工作,我由涉台法制工作的政策的制定者到中央涉台政策的具体执行者角色的转变,实现了中央政策和地方工作的切实结合,既帮助地方发展,又促进台企转移;既增进与台商的友情,又使台商加深对大陆政策的理解,两年来收获是很大的。”

  搭桥谋划 
  示范区落地铜陵

  更主要的是,历经二十多年打拼的大陆台商,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正面临经济局势变局:银根缩紧、调控加码、原材料人力等成本不断上涨、人民币升值……背负着巨大转型升级压力的台资企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肩负重任的苗京平综合研究中央扶持台企政策、国家扶持皖江政策和台企联优势,以及铜陵产业特点后,提出「三产推动二产带动一产」的铜陵台湾产业园总体发展思路,提速铜陵成为承接台资企业产业转移的桥头堡的步伐。

  “台资企业在大陆投资了二十多年,正处在转型升级、往中部转移的历史阶段,而地处泛长三角经济圈的铜陵具有巨大的优势。”“国台办作为全国台企联的主管部门,拥有丰富的台商资源,招商引资作为地方政府的头等要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引进台资企业得到了铜陵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肩负着中央对台法制工作及帮助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快台企向中部转移的使命,拥有“双重身份”的苗京平充分地利用了这种“双重优势”,积极为铜台合作牵线搭桥、出谋划策。谈到铜台合作的顺利推进,苗京平反复引用铜陵市市委书记姚玉舟的那句“天时地利人和”,“在铜陵投资的台商朋友就是铜陵的恩人”。铜陵侯淅泯市长更是重视台企项目落地和服务水平,亲临督办推进项目工作。苗京平说,“在国台办和安徽省政府的支持下,在全国台企联的牵头下,铜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且经过了不懈的努力,使得台企联与大陆地方政府首次签约合作的台资企业产业转移示范区落脚铜陵水到渠成。”

  苗京平的牵线搭桥步伐并没有至此而停止,“见证着各项合作及框架协议的达成,心里感到很欣慰,铜台交流合作的春天已经来到了。”10月14日上午,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与安徽省省长王三运在钓鱼台国宾馆共同签署了《促进皖台交流合作备忘录》。在他积极努力和推动下,台资企业产业转移示范区得到这份文件后续更多政策支持。“11月,铜陵台湾产业园台湾风情文化商贸城项目和第一家台资LED项目动工。”随着项目不断推进,苗京平相信,台商对铜陵的投资充满信心,铜台合作将迈上一个个新的台阶。

  全国台企联郭山辉会长在铜陵会议上号召广大会员支持铜陵,在惠州会议上又以铜陵项目的形式全体理事表决通过,各地会长以及广大台商纷纷响应。刚刚结束签署仪式,在台企联协助下,难掩心头喜悦的苗京平又立刻陪同铜陵市委书记、市长赴东莞、广州等地考察,与珠三角电子产业龙头叶春荣等对接,推进铜陵产业园电子信息科技园区规划招商工作,凭借铜陵市铜产业优势,加快引进电源线外缘线生产链条到铜陵落户。苗京平说,“为进一步推进园区建设和项目对接,近期我们将由市长、书记分别率团,由全国台企联沟通安排,拜访长三角各地的台商会长,并与相关铜产业进行对接洽商。”

  双重优势
  贡献铜陵

  “服务大局听党唤,求精务实促发展。虚心躬身干中学,崛起铜陵做贡献。”挂职以来一直意气奋发又务实肯干的苗京平便如此勉励自己,近两年来,苗京平也确确实实是这样做的。

  2010年以来,在国台办、全国台企联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铜陵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对台交流合作,精心组织了一系列对台经贸考察和项目洽谈活动,铜陵在台商中的影响逐步扩大,铜台两地经贸文化合作迈上新的台阶。

  现有的成绩对铜陵来说并不满足。“三年之内要把铜陵的台湾城建立起来,在铜陵引进100家台资企业,至少投资20亿美元。这样一个规模的投资对铜来说具有巨大的示范意义,对整个台资企业产业转移也将会起到示范作用。”因此,苗京平强调,“既要做精,又要做实,更要做好。”

  为此,铜陵市已经成立了台湾产业园领导小组,规划成立铜陵市台湾产业园马上办中心,并由市台办、招商局、国土、规划、工商、税务、海关等相关核心部门进驻马上办中心,和台企联的工作人员、驻铜陵项目办的工作人员一起办公,为台商提供周到、便利的“一站式”服务。同时,铜陵还将就台商关注的一系列涉台制度规范出台一整套的政策,使台商更好地依法经营,在中央规定的“适当放宽、同等优先”的政策下,为台商提供更好的优惠政策、投资条件。

  从事涉台法规工作的苗京平认为,建立依法经营的环境尤为重要,他说,铜陵市委市政府有决心,他也将力推,加紧建立司法裁处机制、台商权益纠纷解决机制、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保护机制等一整套的机制建设,建立法制宣传教育平台,并依据国台办和省政府合作文件及省政府指导意见制定铜陵系列制度政策规范,解决台商的后顾之忧,为下一步大批台资企业的入驻创造更好的法制环境。苗京平也期盼同时在铜陵市建立起依法经营示范区,使台商更好地在优良的法制环境投资,获得长远的发展,同时促进铜陵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达到双赢和多赢的目的。

  如今,铜台合作已经结下了丰硕的果实,而苗京平仍称自己做的太“微不足道”。

  两年的时间很长,两年的时间又很短。按照组织的要求,2011年底,苗京平将结束挂职回到国台办工作。将要离开铜陵这片曾挥洒过心血和汗水的土地,苗京平表示将“站好最后一班岗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继续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规划推进铜台合作,“回到国台办工作岗位上之后,如果铜陵市政府有需要、国台办有需要,我依然将义不容辞地继续为铜陵台湾产业的发展给予关注和支持,并盼望铜陵在醒来、起来、崛起的基础上实现腾飞。”(刘醒)

编辑:王思羽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