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了解“对岸的美” 两岸“三通”满五周年
编者按:2013年12月15日,两岸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届满五周年。回首5年间,海空直航的便捷让两岸形成“一日生活圈”,直接通邮和社交网络工具的无远弗届架起一座座两岸“心桥”,双向投资和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实施畅通了两岸资金流……“三通”的实现与蓬勃进展,为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石,在两岸关系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详细]
日前,2013两岸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上的专家指出,“三通”正在缔造两岸的共同记忆,不仅体现在通邮、通商、通航上,也体现在金融、商贸、旅游、文化、教育、基层社区等领域的交流交往上。当“三通”成为两岸民众习以为常的现象时,心灵的距离也将逐步缩短,5年来两岸民众正进一步深入了解“对岸的美”,这是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详细]
天堑变通途人货两畅旺 两岸形成64个航空点、9条海运线
两岸空中直航航点已达64个。据统计,自两岸定期航班实施以来,截至今年9月底,两岸22家航空公司共执飞17万班客运航班,载运旅客2889万人次,客座率达到78%。目前,两岸空中直航航点已达64个,其中大陆航点54个,每周共飞行670个班次。双方最近达成一致,2014年春节后定期航班将增加到每周828班。[详细]
两岸共同开通9条海上客运航线。国台办发言人范丽青11月27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两岸直航五年来,海上航运取得重大进展,两岸共同开通了9条海上客运航线。对于有记者提问说目前两岸空运直航旅客量大,范丽青表示:“依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我们支持增加两岸海上旅客运输航线,增加客轮运力,进一步提升两岸海上客运的舒适化、快速化、便捷化水平。将积极支持两岸客运滚装轮运输发展,构建两岸高效、便捷的海上运输通道,进一步加强海上直航客运安全管理,完善两岸海上客运服务体系。” [详细]
两岸“三通”自2008年12月15日正式启动以来,两岸海运快速、安全、共融发展。海上直航已成为服务两岸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的“黄金通道”,对增进两岸民众福祉和服务两岸经济一体化发挥了有效的先导性作用,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也更大地惠及了两岸同胞。目前大陆至台湾本岛最短航程缩短到2个半小时。两岸邮轮运输给台湾民众带来了实惠,据测算,2013年大陆乘坐邮轮游客在台消费金额超过1.2亿美元(36.5亿台币),增加了台胞就业,促进了台湾旅游业和相关服务业的发展。 [详细]
旅途的便利,极大地促进了两岸人员往来。据统计,“三通”启动后,两岸人员往来逐年递增:2009年为541万人次,2010年超过620万人次,2011年突破710万人次,2012年接近800万人次,而2013年上半年就超过460万人次,全年可望再创历史新高。
两岸海上直航五年 福建成对台客货运输主通道 两岸空运直航8月起每周增至670个往返航班
台民航业者:望两岸航班更开放如增开有助降价 两岸每天有95个航班往返 马英九认为还不够
音信往来频天涯若比邻 五年里两岸直邮788.1万件
1987年前,海峡两岸咫尺天涯,连一封家书都无法直接寄达。长居北京的老台胞郑坚直到2008年12月15日,才发出大陆第一封通过直接通邮寄给台湾亲人的家书。从这一天起,两岸同胞音信往来频繁,邮品数量暴增。统计显示,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两岸函件往来总数4118万余件;两岸包裹和快捷邮件累计分别达到48万余件和208万余件。直邮启动后的2009年,两岸包裹和快捷邮件数量剧增,增幅分别达到惊人的2017%和2215%,其后逐年稳定增长。
技术的进步让普通信件相对减少,但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两岸快递业务出现大幅增长。今年11月11日,大陆电商发起“网购节”,吸引了众多台湾消费者。阿里巴巴集团统计,当天来自台湾的交易额同比增长了189%。据了解,台湾民众在大陆网站上购物越来越便利,付款后不久就能在岛内随处可见的连锁便利商店收到快递包裹。
今年1月,两岸首条横跨台湾海峡的海底光缆“海峡光缆1号”开通,两岸通讯业务至此告别“绕航”实现“直航”,成为两岸通邮的又一重要进展。这条由两岸电信运营商共同建设的光缆从台湾淡水直连福州长乐,总长约270公里,它使两岸通信能力大幅增强,彻底摆脱过去依靠国际海缆的状况,两岸信息流互通实现了向更高品质、更高速率的升级换代。 [详细]
作为距离台湾最近的海峡西岸直航港口,厦门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优越的港口通关条件,走在了“大三通”直航业务的最前面。自2008年12月15日两岸“三通”启动以来,厦台两岸直邮业务发展平稳。截至12月12日,五年来厦门海关共监管直邮两岸函件、包裹、快件788.1万件,361.32吨,物品多为食品、衣物等一般亲友间往来的礼品和日常信函。 [详细]
“三通”五周年厦门与台湾直航业务快速增长 中国邮票史上首位设计师手稿亮相台北
台湾开办“两岸邮政e小包”业务满足民众网购需求 “海峡两岸珍邮特展”首次在台北举行
图集:两岸“三通”五周年 “一日生活圈”形成 闽台直航旅客逾千万人次
商潮涌海峡和平创红利 ECFA打通了台湾经济任督二脉
2008年以前的20余年里,两岸间接贸易和台商投资大陆从无到有,不断发展,但两岸贸易、投资一直处于间接、单向、非正常的状态。2009年6月,台湾方面开放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两岸进入双向投资的新阶段。2009年以来,已有455家大陆企业在台投资8亿多美元。而在台商投资大陆方面,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大陆累计批准台商投资项目1.2万多个,实际使用台资金额111亿美元。
2010年6月,两岸两会在重庆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的实施,推进了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进程,明确了两岸经济往来自由化目标,构建了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化平台。2011年元旦,ECFA早期收获计划启动,目前早收计划产品已全部降为零关税。据两岸海关统计,截至今年10月底,大陆自台进口ECFA早收产品累计减免关税约12亿美元,台湾自大陆进口ECFA早收产品累计减免关税逾1.2亿美元。
在双向投资热潮不断的同时,两岸金融合作也时报佳音。今年12月10日,交通银行香港分行、农业银行香港分行、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和建设银行香港分行4家陆资银行首次推出的“宝岛债”在台湾证券柜台买卖中心同步挂牌交易,合计67亿元人民币的“宝岛债”受到岛内市场热捧。岛内舆论认为,“宝岛债”是两岸金融合作新的里程碑,将进一步有利于两岸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 [详细]
过去5年间,两岸经贸往来稳步增长。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两岸贸易额累计达到7448.7亿美元。这在全球经济持续放缓的大背景下显得尤其亮眼。两岸通商的实现与发展,特别是ECFA的实施,给两岸同胞带来源源不断的“和平红利”,尤其是“为台湾经济注入强心针”。台湾舆论评价说“ECFA打通了台湾经济的任督二脉”,“创造就业、提高薪资、农民受益”,“成果有目共睹”。 [详细]
“三通”五周年:“三通”促进了客户的贸易热情 马英九:签署ECFA等于打通台湾经济任督二脉
大陆首家赴台投资企业向国博捐赠“登记证” 2013两岸金融交流热络成果显著
新闻背景:两岸“三通”进程大事记
12月15日,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届满5周年。从1979年大陆方面发出倡议到2009年陆资开放赴台和两岸空运定期航班开通,30年间,两岸“三通”走过漫长而艰辛的历程。 [详细]
港媒:两岸应扩大“三通”合作深度
两岸“三通”迎来五周年。香港《大公报》16日刊文称,两岸“三通”历经30年终于修成正果,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成果。所以,两岸同胞应同心携力,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势力,维护得之不易的两岸和平局面,共创两岸美好前景。 [详细]
记者手记:“三通”了 改变就在咱身边
本月北京街头的公交车站台上,可以看到一则来自台湾的旅游广告,推销的是“中华航空五月天跨年演唱会套票”。套票约4000元人民币,包含北京-台北往返机票、演唱会门票和一晚高雄住宿。票务代理告诉记者,套票销售火爆。购买“机+酒/演”套票,前往台湾领略风光、品尝美食、购物看戏,现已成为大陆民众赴台的时尚之选。而这在五年多前,根本无从想象。 [详细]
台胞:就像走前后门一样方便
12月13日8时20分,福建省平潭综合试验区澳前客滚码头,台胞陈文金提着行李登上“海峡号”高速客滚船,返回台中市。“现在乘船不到3个小时就到了,还赶得及回家吃午饭呢!”陈先生笑呵呵地说,“就像前门到后门那样方便。” [详细]
(中国台湾网 郭庆娜综合整编)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