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商情快递

探访台南金华社区:废弃盐田变身“桃花源”

2015-04-01 14:39     来源:福建日报     编辑:赵燕

探访台南金华社区:废弃盐田变身“桃花源”

  金华里里长柯崑城(右二)向参观者介绍艺术巷弄的营建过程。

  “台南,是一个适于人们做梦、干活、恋爱、结婚,悠然过日子的好地方。”台湾作家叶石涛的这句名言,是台南市南区金华社区最好的写照。

  2005年摘得代表台湾社区营造最高荣誉的“玉山奖”。从荒废盐田变成宜居花园社区,金华社区如何完成它的华丽转身?

  艺术巷弄:彩绘伴着花香

  一位里民心爱的贵宾狗死了,为了寄托哀思,于是就在自家墙壁上彩绘两只贵宾狗;有住户是做牛奶生意的,干脆就在墙上彩绘一大片牧场,“养”起成群的牛羊;郭校长家墙壁上的两只猫头鹰,其实是废弃的平底锅,经过巧思改造后,设计者还给它戴上学士帽,显示校长家乃书香门第……

  如此充满创意又富于生活气息的温馨场景就出现在金华社区。社区有一条长不过150米的小巷,名叫“金华·春天——漫舞花弄巷”。“这里原本是建筑之间的长条形空地,堆满了杂物、垃圾,我们前后花了两年时间进行整理,还请来艺术家教居民马赛克拼贴,设计各种图案,终于将这里变成艺术廊道。”金华里里长柯崑城说,表面上这条弄巷是艺术家和居民集体创作的结晶,骨子里却涵盖了一家家住户的温馨故事,像郭校长的猫头鹰、阿公阿嬷的贵宾狗等,这才是最令人感动的地方。

  除了彩绘和手创作品,房前屋后的花花草草,也为这条巷弄增色不少。走进这条花团锦簇的小巷,只见紫薇、向日葵、绿萝等花草植被郁郁葱葱,每家的墙角都是一个小花园,整条小巷被一个个小花园串了起来,三步一花坛,五步一绿景,非常惬意。

  守护平安:志工巧念“暖心经”

  “自家大门打开就是小区,我们自己不保护,谁来保护?”曾昭燕是金华小区守望相助大队干事,负责社区安全巡逻。和其他80多位志工一样,凭着这份信念,他们全年无休,走遍社区每一个角落,经常到凌晨三点才回家。巡守志工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换来的是社区长年零盗窃的纪录。

  除守望相助大队外,社区内还活跃着其他3支志工队伍,分别是113人的环保志工大队、36人的保健志工队,以及乡土环境教育中心的7名教育志工,他们各自以不同方式守护着小区。

  “环保志工负责扫街,整顿公园空地,清理防火巷、小广告,资源回收处理等。”金华社区发展协会理事长周宏儒说,环保志工已在社区内整理出空地32块,有的辟为停车场,有的成为转角绿地。

  年逾七十的杨朝钦是一位教育志工。10年前,他因为爱上金华里的环境与人情味,从附近的田寮里搬了过来。平日里,他利用乡土环境教育中心的资源,设置简易的泡茶桌椅,邀请居民前来“泡茶联谊”,讲述社区历史,传播环保理念,引导里民参与社区的公共事务,唤起大家对乡土文化的记忆和保护。

  金华经验:从金华公园开始

  金华社区是一个集自建房和商住楼于一体的大型社区,居民多为外来谋生的新住民。20多年来,7000多名居民在“里长伯”柯崑城的带领下,善用每一寸土地,成功解决了居住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将昔日的盐田变身为金华公园、停车场、公共菜园、转角绿地、乡土文化馆与福利馆等。

  “从对内整合社区资源,到对外支援其他小区建设,金华社区成为全台社区营造的模范生。而金华经验的产生,最初是从金华公园开始的。”周宏儒说。

  走进金华公园,迎面是一排高高的橡皮树,浓绿的树荫遮蔽了烈日,构成一条条诗意的步道,老人们三五成群,或玩字牌、打扑克、下象棋、跳舞,或提着鸟笼,悠闲散步。公园有凉亭、凉椅供人休憩,还有溜冰场、篮球场和儿童游乐场。从清晨到黄昏,公园永远是小区里最热闹的地方。

  70多岁的万嘉升指着溜冰场、篮球场说,过去这里是一片靠海的荒废盐田,除了闲置的鱼塘和杂草外,就只有一堆堆的垃圾。

  “公园的开发,完全是住户自筹自建,我们没有拿政府一分钱。要建公园,结果我们3天就募到了177万元(新台币,下同);要盖活动中心,半个月时间我们又筹到了365万元。”周宏儒说。

  为了维护公园日常绿化,社区还建立了公共绿地认养制度。周宏儒介绍,公园里的每一棵树都是居民认捐种植,各项设备由使用团队分工维护,环保志工队则负责环境整洁。由此,金华公园成为台湾首个由民间社区自己营建的公园。

  “社区是一群人生活在同一个空间里,我们要追求一个共同的理想与目标,不计个人得失,欢喜做、甘愿受,这样才会有幸福感。”柯崑城说,金华经验的核心,就是培养了居民的集体意识和参与意识。

  在废弃的盐田上“长出”都市“桃花源”,金华社区的社区营造故事就是如此与众不同。(记者刘深魁 文/图)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责编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