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检验检疫局七措施促进出入境集装箱连续增长
你好台湾网厦门1月22日消息(记者 郭婕妤 通讯员 陈毅强)2014年第四季度,厦门口岸共受理报检进出境集装箱152.79万标箱,同比增长6.45%。其中重箱为95.91万标箱、空箱为56.88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0.27%、18.78%,这是继第三季度后2014年的第四次进出境集装箱量季度增长。其中进境空箱增长尤其明显,分析原因,应与年底贸易旺季息息相关。据往年经验,每年年底都是出口高峰,所以必须进口大量空箱才能满足出境需要。
当前国际贸易形势严峻复杂,厦门检验检疫局七项措施促进出入境集装箱逆势增长。加强信息发布和咨询服务、加强技术分析、开展技术培训,帮助地方企业查找贸易困境原因及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壁垒等难题,帮企业把好质量关,提升企业在对外贸易过程中抗击技术壁垒能力,降低贸易成本,提高竞争力;出台新政策,减免或取消大部分商品检验检疫费、对跳出法检目录、涉及出口注册登记的商品取消行政许可审批等,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同时,加强信息化手段运用,扩展移动检验检疫平台功能,与相关信息化系统建立端口衔接,实现多方数据实时采集,提升移动检验检疫的在集装箱监管工作中的便利化效应,为企业缩短了大量的通关时间。创新云查验模式,实现口岸通关零待时。
在以“通关单联网核查”系统为平台,全面推广“通关单无纸化”,简化了通关作业环节,免去企业到检验检疫机构领取以及到海关现场递交纸质通关单两个环节,每批货物可节约通关时间达两个小时,在大幅提高货物通关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通关成本。推行“口岸直通放行,目的地快速检验检疫”的口岸通关便利模式,通过风险分析、远程监控、公司协检员的检疫能力综合评估,对部分企业进口的集装箱货物实行集中堆放、定期集中查验,逐步实现由直接检验检疫监管向间接监管、动态监管和事后监管转变。
并且全面实行“三个一”查验模式,实现关检双方执法互助和资源共享,提高口岸查验运作效能,大大节省了人力、时间和费用,降低贸易成本,切实实现了阳光通关。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