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风行车,台商走新能源路
在近日闭幕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有台盟政协委员提案建议,推动闽台两地合作开发近海风能资源,造福两岸。其实,早在去年,就有台商从台湾带来技术专利,在厦门投资设厂,研制出以阳光和风力为动能的电动车。这位台商坚信:这种电动车在大陆推广的前景是比较好的。
作者:商报记者 陈成沛
上周,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台盟界别政协委员骆沙鸣提案建议,推动海峡两岸共同开展海上大型风电产业,“闽台两地近海风能资源丰富,通过两岸合作开发和利用,让风能转化为清洁的电力能源,必将造福两岸。”
早在去年,本刊就获悉,有台商已经看海滨城市厦门巨大的风能资源,正在筹建风力发电设施。其中之一,就是厦门大雄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人、台商陈柏雄。近日,记者驱车翔安采访他。今年已经70高龄的陈柏雄,长期致力于电力和能源开发工作,他发明各种以太阳能和风力装置的发电设施,成为台湾各大专院校采用的能源再生教学教具。
A 研制太阳能风力电动车
厦门大雄能源有限公司位于翔安火炬高新区台湾企业育成中心大楼。记者在大雄公司看到,空旷的厂房中间搁着一架很简朴的电动车,与没有装修的房间倒很相称。陈柏雄跨上标有“测试车”字样的“太阳能风力电动车”,绕圈,一边向记者展示起来,一边介绍这辆仅以太阳能及风力为动能的电动车。
“太阳能及风力并用发电能源电动车,是以4片50瓦的太阳能板和两具设有50瓦发电装置的风车作为动力来源,透过太阳能板产生电力启动后,在行驶过程中,车顶的两座风车开始发电储存到车上的电瓶内,以此为动力使电动车前行。太阳能、风力电动车的好处是在阳光不足时,因仍有风力发电,车子一样能启动,不受气候的限制。”
陈柏雄说,这辆以太阳能和风力发电并用的能源电动车,在2005年就获得台湾“经济部智慧财产局”注册的专利权,他研发的太阳能和风力并用蓄电能源装置,更是被台湾“清华大学”、环球技术学院、高雄技术学院等大专院校采用作为教具。2006年,陈柏雄的电动车在大陆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权”,也因此,他取得了在大陆推广这种能源车的“叩门砖”。
“我2006年从台湾退休后就来大陆考察,边旅游边考察,从海南开始,到过广西、台州、浙江、上海、及福建几乎所有地方,每个地方住上一两个礼拜,后来,来到厦门,发现这里不管是风俗民情、语言及生活习惯、治安和官员办事效率都比较好,就留了下来。”陈柏雄介绍说,那时是2007年3月。
在与大陆的多家厂商接触后,陈柏雄原本找到了厦门灌口的一家企业,准备合作生产该电动车,后来,不了了之。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