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粽”行南北名堂多
端午节未到,台湾报纸已经刊出买粽子的长队从地下排到地上的照片,传递“好粽子要早下手”的信息,也表现出台湾人对粽子的一片衷情——可谓是地不分南北、人不论贫富。
因为,粽子在台湾的涵意早已不只是祭奠屈原。每逢端午,学生们进入备考期,“包粽”谐音“包中”,有学子的家庭不敢忽视;端午的祭祀内涵已延伸至家庭,粽子便成了亡故亲人牌位前必备的供品;如果家有丧事,当年便不能包粽,粽子要由主妇娘家供给,此民俗关系到婆家娘家的关系,也马虎不得……粽子虽小,关系很大,在台湾各地都受到重视。
封街包粽子
本周,高雄市三凤中街封街包粽子,有200多个家庭积极参与,因为集体采购、一起动手能省不少钱。三凤中街管委会人员向前来采访的媒体介绍,今年包粽子的食材普遍涨价,比如香菇、花生、糯米、栗子、虾米等,有的涨了近一倍,不少主妇开始望粽生畏。为了帮助大家涨价也过好端午,所以想出这么个省钱的主意。
没想到这样包粽子不仅“抗涨”,还激发了不少创意,有人包了韩国泡菜粽,还有人包了咖喱口味的泰国粽,也有人现场现学现包,包粽子成了社区邻里间的嘉年华。
台湾粽子最大的亮点就是创意,百分粽中有两颗蛋黄,寓意金榜题名100分,排骨酥粽将排骨炸酥去骨入粽,野姜花粽以野姜花的球根做馅,还有香肠粽、麻油鸡粽、素卤粽、剥皮辣椒粽、奶酪腊味粽、五谷水果粽,五味俱全,创意十足。
创意加上精工细做成就了台湾各地数不清的“名粽”,大到一个市小到一个菜场都有粽子名品,令人津津乐道。台湾也不断举办粽子比赛,胜出者便成为新一轮“名粽”。今年,台湾某大电视台举办“天下第一粽”网络投票活动,现已进入决赛。据透露,有30年历史的干贝粽和某大饭店的特色粽正在激烈争夺“天下第一”。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