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美食娱乐

台湾作词人方文山的江西情缘

2014-05-21 10:06     来源:中国台湾网     编辑:孟雅诗

  中国台湾网5月21日南昌消息 “蒲公英飘落墙角,疲惫的睡一个觉,那烦恼已经被阳光蒸发掉,竹篱笆外熟悉的泥土味道,家乡的一切可好……”。这首由台湾著名作词人方文山作词的歌曲《蒲公英》,用柔软、细腻的笔触,蒲公英的随风飘舞,形象表现出游子对故乡的缱绻依恋。

  方文山祖籍江西赣州市于都县,1969年出生在台湾省花莲市,是在台第三代赣南客家人。从小在爷爷的描述中,想象家乡、感受千里相连的血脉亲情,让方文山笔下的家乡既有游子的淡淡忧伤,也充满对异乡的深情热爱,正如割不断的赣台情缘,水乳相融,永远相连、相牵。

  早春二月,我们有缘在台北长春路的写字楼里专访方文山。“老乡”见面,没有隔阂,听他讲述“中国风”式创作经历的背后故事,感受一字一句中流露出的江西情缘。

  与“青花瓷”的美丽邂逅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歌曲《青花瓷》将离愁别绪描写的婉转细腻,韵味别生,宛然一出烟雨朦胧的江南水墨山水。2008年《青花瓷》在春晚上的亮相,让这首古典与流行完美结合的歌曲红遍大江南北。

  在做专访前期准备工作时,《青花瓷》歌名的由来列为专访问题之首。说是问题,其实我们心中都早有答案,认定这就是他为江西景德镇量身打造的一首歌曲。然而,方文山却坦诚,创作初衷只是想通过写一个器皿来体现爱情,用一种文物来作为歌名。“青花瓷”一词的选用,还颇有一番波折。

  他说,创作最初的想法是用“青铜器”,后因“青铜器”表现爱情过于生硬,改为“汝窑”,写完后觉得“汝窑”社会认知不高,不适合传唱。追求完美的他,开始反复查找资料,寻找新的创作素材。他回忆起看到“青花瓷”时的那一瞬间,电光火花,脑海中立即清晰地浮现出青花瓷的淡雅和素静;心中一喜,认定这就是自己一直在努力寻找的感觉。

  作为职业音乐人,方文山冷静地对“青花瓷”一词的运用进行了专业分析。“青花瓷”的知名度及“青花瓷”这个词面传递出的浪漫情怀,对于流行音乐而言具备让听众快速接受和认可的特性。其次青花瓷的朴素单纯色彩也非常适合表现平常但又不平淡的爱情。

  于是,有了流传甚广的歌曲《青花瓷》。答案不是我们所预想,却超过了我们的预想。这就是冥冥之中的情缘,即使绕着圈,最终还是会回到最初的原点。

  方文山坦言,写歌词《青花瓷》时自己还没到过景德镇,对青花瓷的了解也只是来源于各种资料和书籍。但是,歌词创作经历却让他产生了走近“青花瓷”的欲望。2011年来江西时还特地前往景德镇,了解、观看青花瓷的制作过程,亲身感受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对江西文化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也许那一刻,“青花瓷”也正在拐角处等着方文山!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责编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