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全的艺术“求生”路
“我希望壮大说唱艺术,但现状却比较艰辛。”刚结束在闽南师范大学的说唱艺术表演,王振全又马不停蹄“转战”厦门大学,准备9日晚间的演出。
来到闽南,被誉为“台湾新时代相声之父”的王振全拿出了自己用闽南语重新编排的段子——《华西街卖蛇》。浓浓的乡音相声,让大陆学生们既新鲜又好奇。“学生们很欢迎我的节目,我很得意。”
不过,相较于大陆学生们的热情,说唱艺术在台湾是个冷门。“曲艺艺术是个好东西,可惜年轻人知道的不多。”王振全感叹。
1984年,王振全创办了台湾第一个专业说唱艺术团体——汉霖民俗说唱艺术团,迄今已有30年的历史。
“我做这些工作没有别的道理,就是因为我喜欢,我着迷。341种说唱艺术,我对每种都有莫名的好感。”通过听广播、录音,王振全无师自通,学会相声,“无心插柳走上了这条道路。”
为了维持艺术团的正常运转,王振全经常要和他的弟子奔赴台湾各地演出。王振全记得,“有一次,凌晨从台北出发,下午到屏东演出,晚上赶到台东表演。回到家时,又是一个凌晨。”他戏称,就像“环岛一日游”。
“说唱艺术是老祖宗留下的艺术瑰宝。”为提振其影响力,汉霖艺术团经常到世界各地巡演,足迹遍布67个国家,在华人圈中传扬。
不过,最近两年,汉霖艺术团不得不放弃参加由中国国民党发起的“十月公益巡演”,“因为生存成为更加迫切的问题。”
在资源有限的台湾,为了学习正宗的相声,王振全将大陆电台的曲艺节目录制下来,与大陆相声名家的演出资料一并储存在他所创立的“汉霖相声图书馆”内。
王振全告诉中新社记者,相声图书馆就一个办公室大,收藏有相声工具书200余册,1000多卷录音,300多卷录像。这些大多是他走访大陆各地所得。
王振全曾向台湾文化主管部门申请经费,欲将声音、影像资料数字化处理,以便更好保护这些珍贵资料,“但100多万(台币)的经费还是难以获得,所以只能搁置在一边。”
最令王振全欣慰的是,由他亲手培养的96名“说唱娃娃兵”,他们都是来自台湾各地的青少年,很多从小学一二年级就进团学习表演。“我很感谢这些可爱的小朋友和家长们,在这个年代愿意学说唱艺术,很不容易。”
王振全说,“现在很多人渐渐遗忘了传统文化,可就是这些娃娃在表演中告诉大人,什么是三纲五常,什么是太平歌词。这让我很骄傲!”
10日,王振全将结束此次大陆演出,回台连续参加三场表演。
“门票已在孩子们的家长帮助下卖完了,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面对现状,这位六旬艺术家的“求生”之路还将继续。(完)
原标题:台湾“新时代相声之父”的艺术“求生”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