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美食娱乐

台民众追捧本土电影胜大片

2011-10-21 10:0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程冉

图为《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宣传海报。

  6月到9月这段时间,我刚好在台湾。周末的时候,住处附近的电影院常常可以看到排队看电影的场面。后来看报道,才知道这个暑期档,台湾本土电影大卖。6月到9月,有10部台湾本土电影上映,其中,由九把刀执导的第一部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是当之无愧的闽南语片巨星,上映4天,票房破亿元(新台币,下同)。

  《那些年》为什么那么火?或许跟它讲述的故事有关。坐在电影院里看,每个人大概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和过往岁月的痕迹。中学时代,一个成绩差又调皮捣蛋的男生,喜欢上了班里最优秀的女生,却不知道怎样表现自己的强大;阴差阳错没在一起,却会在地震发生的时候发现那个人是永远的牵挂;当喜欢的女生成为别人的新娘时,才明白因为爱所以可以真诚地祝福……《那些年》讲述的只是一个叫柯景腾的男生和一个叫沈佳仪的女生之间纯纯的爱情。可或许正是这种曾经在每个人生命中都有过的期待和记忆,拨动了观众的神经。持续火烧的票房,岛内媒体称之为“民众集体都在追青春”。

  事实上,即便是在今年下半年,叫好又叫座的台湾本土电影也绝不仅仅是《那些年》这一部。李丰博导演处女作《杀手欧阳盆栽》、林育贤的《翻滚吧!阿信》均创下超过6000万元的成绩,魏德胜的《赛德克·巴莱》票房更是破6亿元。因此,《那些年》的火热,与台湾本土电影重新兴起的大环境有关。“《海角七号》、《艋舺》之后,台湾电影的时代改变了。”在资深台湾影评人麦若愚看来,现在的台湾年轻人疯狂地看台湾电影,对台湾电影的喜爱甚至超过好莱坞大片。

  《那些年》10月中旬登陆香港,入座率也几乎100%。台湾本土电影的出路,最终还是要走出台湾,毕竟香港和大陆的市场广阔。不过,《那些年》的成功,对于台湾本土电影的未来又有多少象征意义呢?像是《那些年》这一类的青春题材的电影,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导演大多是上世纪70年代的人,他们用近乎自传式的笔法讲故事,年轻观众与年轻导演之间有“共同的成长记忆”。也正因此,这类影片的成功也多少有些不可复制。(李炜娜)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责编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