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美食娱乐

台湾凤梨酥传奇

2010-08-25 14:53     来源:东南网-海峡导报     编辑:张蕾

  “这个好吃!我再要两盒!”在台北的糕饼铺里,这样的对话比比皆是,被顾客“哄抢”的,往往就是台湾伴手礼的招牌产品凤梨酥。大陆旅行团像潮水一般来了又去,没带点凤梨酥回去馈赠亲朋好友,好像就不算去过台湾。这小小的凤梨酥行业,五年来产值从20亿元(新台币,下同)一路狂飙到250亿,吸金能力实在令人咂舌。

  凤梨酥诞生自上世纪70年代,从当初做工简朴、口味单一的粗制糕点,到现今工艺精致、包装精美的“金砖”,凤梨酥的“传奇”故事,就像一个微缩版的“台湾奇迹”。时值台北市举办第五届“凤梨酥文化节”之际,记者电话连线了台北市糕饼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张国荣,以及台湾知名凤梨酥厂商,请他们来聊一聊台湾凤梨酥的“发迹史”。

  改良几十年 方成“不败金身”

  凤梨酥被大陆游客广泛认可,凭的是“伴手礼”的身份。但是它诞生之时,却是作为喜饼。张国荣介绍说,凤梨酥起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与台湾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可以说是 “大时代”下的产物。那时候台湾作为“亚洲四小龙”之首,农产品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而大陆称为菠萝的凤梨,就是最受欢迎的台湾农产品之一,当时的产量高居世界第二。

  “当时凤梨很多,一般被加工成罐头和蜜饯。糕饼业者最初用凤梨果酱、蜜饯来制作糕点,做成结婚用的喜饼。”提及当年的情况,张国荣还记忆犹新。据他回忆,那时候的凤梨酥口感并不太好,因为凤梨果肉纤维粗、体积大,后来经过台湾业者几十年的改良,才渐渐形成现在的口味。目前市场的凤梨酥虽然口味各异,但普遍都是采用西式酥皮,馅料则加入了冬瓜,变得甜而不腻。“凤梨酥受到台湾人的喜爱,几乎每个糕饼店都会做凤梨酥。”提到这一点,张国荣颇为自豪。

  创意为王 打造千滋百味

  按照张国荣的说法,台湾但凡开糕饼店,就会做凤梨酥。而相同的凤梨酥由不同的厂商做出来,那滋味也是千差万别。

  正在台北举办的第五届“凤梨酥文化节”上,除了推广各自的品牌之外,业者们也在不遗余力地比拼创意。台北市糕饼商业同业公会作为主办方之一,为了配合台北市花卉博览会的召开,也给凤梨酥业者们提出了以花入“酥”的考题。不过这也难不倒业者,玫瑰、薰衣草乃至洋甘菊,都为今年的“凤梨酥文化节”带来了创新滋味。

  临近台北行天宫的 “御珍果”,是不少大陆游客都会去的凤梨酥店。他们的主打产品就是 “枸杞南瓜仁凤梨酥”,是去年台北市“凤梨酥文化节”获得创意组金质奖的产品。

  台湾人会玩创意,也把创意带到了凤梨酥中。虽然都叫凤梨酥,但是从外皮到内馅,从包装到营销,几乎每家店都有自己不可复制的创意渗透其中。

  精心推广 成全台最佳伴手礼

  针对各方观光客,台湾各县市都在推广特色伴手礼,例如太阳饼、方块酥。台北市是台湾的 “首善之都”,选做伴手礼的当然就是最出名的台湾糕点凤梨酥。

  张国荣告诉记者,2005年起,台北市糕饼商业同业公会开始筹备把凤梨酥当成“伴手礼”来推广,因为凤梨酥携带方便,口味好,不仅能体现台湾文化,做法上还中西合璧,非常适合做“伴手礼”。

  在台北市糕饼商业同业公会的推动下,凤梨酥业者开始对凤梨酥进行精致化包装,并且进行联合推广。自2006年开始,台北市糕饼商业同业公会便开始举办“凤梨酥文化节”。第一届,他们的目标是对凤梨酥制作进行标准化的规范。第二届,公会又开展了关于卫生、油脂使用方面的规范。从第三届开始,开始在包装上做文章,开始注重对于台北城市形象的强调。

  在这样的扶助下,凤梨酥与台北市“相见欢”,短短五年,普通的糕饼就变成了带来巨大产值的“金砖”。

  抓住陆客 小兵还有大志

  凤梨酥的“金砖奇迹”与大陆游客密不可分,用“御珍果”店员的话说,“大陆的客人喜欢我们的凤梨酥,都是一箱一箱地搬上旅游车,好像不要钱!”张国荣介绍说,有82%的大陆游客会在台北市至少住宿一个晚上,他们自然会想买点有台北特色的东西、也就是大陆常说的“特产”。而把凤梨酥作为台北市的最佳伴手礼来推广,瞄准的就是陆客市场。大陆游客果然没有辜负台湾业者的期望,短短几年,凤梨酥的产值就翻了12.5倍。

  “如果可以,当然希望把店开到大陆去啊!”“御珍果”的店员告诉记者,台湾糕饼行业有不少已经在大陆闯出大名堂的,但是还没有哪家的凤梨酥能达到台湾本地的品质。“大陆游客来的已经很多,但是他们带我们的凤梨酥回去,吃到的人更多。”在业者看来,来台湾旅游的陆客就是台湾凤梨酥的天然广告员,人际口碑比普通的广告可要有效得多。而为了配合大陆游客的行程,台湾的糕饼业者更是 “服务到家”。只要购买凤梨酥达到一定金额,店家就可以免费帮顾客装箱打包,并且送到下榻酒店,免除客人的后顾之忧。面对这样贴心的服务,大陆游客惊喜之余,也时常忍不住再多买几包。(记者 燕子 见习记者 杨思萍)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责编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