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风土志:水乡澎湖
红燕鸥。图片来源:台湾中国时报
中新网7月28日电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澎湖的诸多离岛位于候鸟跳岛迁徙的路径上,夏候鸟、冬候鸟、过境鸟的种类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许多台湾不容易见到的种类,在这边反而能够轻易欣赏,想要增加新纪录种的鸟友,不妨试试自己的手气,来一趟岛屿寻鸟。而年年故地重游,也成为这些美丽生物不变的宿命。
离岛美好
来到澎湖,若没有乘船到离岛走走,体验风情万种的离岛之美,就不算真正到过澎湖。不同于马公本岛的繁华进步,离岛有更多的质朴或自然的色彩。看起来“海是天空,天空是海”,海天一色正是这些岛屿共同的原色。而其实,如果更细心的体验,每个离岛却又各自独立,景致不同。澎湖的陆域面积约只130平方公里,海岸线却长达320公里,这些错综复杂的海岸线不只形成奇丽的景致,也形塑了大小不同、底质各异的潮间带,这种种相异的环境正是生物多样发生、延续的所在,也成为澎湖最弥足珍贵的自然资产。
望安岛的气质就好像胭脂未施的村姑,既安静却又生命力勃然,淳朴得好像遗世独立的化外之地;从天台山绵延至东安村的美丽沙滩,是绿蠵龟产卵的栖地,目前已划为保护区。七美除了质朴之外,还多了几分容颜,小台湾海蚀平台、最受游客流连的双心石沪、黑色的砾石海滩、牛姆坪都值得驻足流连再三。目斗屿就如同一处世外桃源,这样的形容俗气但却很贴切,塔灯、特殊的地质景观,以及清澈得让人惊呼的珊瑚礁海岸是这里的招牌。霸气的桶盘屿有著最壮观的玄武岩地景,足以激发身历其境的想象、感受火山喷发到熔岩流冷却,乃至形成柱状节里的神奇过程。锭钩屿的海蚀柱成群排列,柱状玄武岩或倾斜或倒立,成为玄武岩自然保留区之一。
澎湖的开拓史比台湾约了早了四百多年,经过先民长期取用木材、加上农耕、放牧以及战乱用度,原生的木本植物几乎消失殆尽,仅有部分海滨植物尚称普遍,整个来看,植物资源可以说很贫乏。在时间的铺陈下,如今也有许多外来种入侵并且已然归化的植物。像天人菊就是其中较为优势的植物,被引入时间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野地上一丛丛野艳动人的花束,让人望之陶醉,这种野生菊花过去也曾被用来焚烧驱赶蚊虫,而天人菊的千姿百态也的确丰富了澎湖的环境,更孕育了“菊岛”的美名。
澎湖虽然少了树林,但喜欢赏鸟的朋友也不至于在这里失望,因为澎湖的诸多离岛也位于候鸟跳岛迁徙的路径上,夏候鸟、冬候鸟、过境鸟的种类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许多台湾不容易见到的种类,在这边反而能够轻易欣赏,想要增加新纪录种的鸟友,不妨试试自己的手气,来一趟岛屿寻鸟。
夏日无人岛
由于玄武岩特殊的结构,多数经过风化出露的柱状节理交叠纵横,地势崎岖险峻,人迹罕至,加上受到海洋屏障,这些杳无人烟的小岛,多年来一直是许多海鸟栖息的乐土。每年三月下旬起,随著季节风吹起,就有大批北飞的燕鸥陆续抵达,并在岛上繁殖。这些形色各异的燕鸥,配合当地独特的火山地景,以及长年风化海蚀的陈迹,蔚成澎湖离岛特有的自然奇景。
四月以后,澎湖许多的无人岛便开始了一年一度的热切、悸动。像猫屿、头巾屿、碇钩屿、鸡善屿等等都是,东北季风一停,南风徐徐吹起,沉寂了大半年的岩屿水乡,随即绿意盎然,翅影点点,一派自然和谐。
迎著夏日的第一道烈阳,将军岛附近的一个无人小岛早已声色沸腾。
六月是一个芬芳的季节,无人岛上的植物种类不多,却不约而同开著各种形色的花朵。天人菊散花一般,一丛丛在烈阳下竞艳,马鞍藤攀援在海崖的缓坡上,开著像牵牛花般的紫色花朵,砂地和石堆是它们发迹的地方;马齿苋肥厚的叶片,让它们比别的植物更耐寒旱;还有沿著沙滩漫开著黄色花朵的黄花矶松,小小身躯诉说著季节风和环境的特色。而狗尾草似乎特别适应这荒漠般的土地,顶著柔长的花序迎风招展,毛绒绒、绿油油一大片,为小岛凭添许多生气。风吹草偃,花浪起伏如波,还有那若有似无,甜甜的草香柔著咸咸的海风,翩翩舞动的鸥影点缀在草绿、水蓝、云白间,一个极富宁静、却又饱含生命跃动的野域。
在狗尾草丛中,有几排整齐堆置如田埂的石墙,想必原先有居民在这里耕种,可能是因为土地贫瘠、水源取得不易而放弃。这些石墙于是成了红燕鸥钟情的落脚处,也是寻求伴侣的舞台。当它们觅食回来降落时,总是顶著风,张开双翅,下压尾羽,脚掌平伸,娴雅缓慢地降落。看它们一只只气宇轩昂,排排站在错落起伏的石墙上,一会儿理羽毛,一会儿打情骂俏,十分有趣。不管是觅食或是嬉戏,燕鸥总喜欢逆风而行。因为顶著风,可以让它们保持稳定的重心,便于俯冲觅食,或是滑翔翻飞。
小岛上,还有一种苍燕鸥,两种燕鸥的习性不同,红燕鸥偏爱草丛,苍燕鸥则钟情于海崖上的坪顶,栖息地的差异,使得这两种鸟少有纷争。由于受到栖地的限制,岛上苍燕鸥的族群远比红燕鸥少得多。就性情而言,红燕鸥多了一点温文儒雅,苍燕鸥则剽悍威猛,在崖壁顶上,像个卫兵似的翘首远望,雪白的羽色搭配浓黑的过眼线,犀利的眼神下,稍有干扰,随即高飞俯冲而至,凶悍的护卫著领土。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