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卤味配冰沙 创意受热捧
在厦门吃过正宗的台湾湿卤味食品吗?恐怕还没有吧。别急,先来看看这三个台客如何汇集厦门,打造新式台湾卤味料理,然后再去品尝他们的卤品,相信别有风味。
陈智笙的卤味店就开在厦门市中山商圈内的局口街上。知晓他的朋友怎么也没料到,作为一位台湾电视制作人,陈智笙在台湾传播界走跳也有10多年,竟会想到投身餐饮业。
一提及此,年轻的陈智笙笑了,“我制作过3年的美食节目,吃遍大江南北,自己也爱上了美食,自然手就痒痒。”他戏言,自己已练就独特味蕾,大陆市场也大,尝试一下未曾不可。
学美术出身的陈智笙今年37岁,当然从未经过商,对自己迈出的这一步,并非不慎重,他只是觉得:“传播人的嗅觉是敏锐的,跟着我多年收集的经验走,也许就有一个天地。”
差异选址吸引时尚年轻人品尝
从一开始,陈智笙就认为,光靠美食概念还不够,得搭上管理营销理念,这正是自己所缺乏。于是,他找了一位合伙人叫刘力维,那是位30岁的年轻管理教师。
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想法,刚开始选址的时候,他们就达成一致:一个良好的店址,可以节省宣传费用,增加店铺销售额。他们把卤味店目标对象锁定年轻人,认为地点应设在流行元素最浓烈、人流量最多的地方。
两人还在厦门住了整整1个月,天天扫大街观察店面,最后认定局口街,就是他们所要的。陈智笙说,“这条老街虽然只有200米长,店面却鳞次栉比,里面的服装、鞋帽永远是最时尚的。街口春卷摊,炸地瓜香,外加我们的卤味,岂不是与小街亲情呼应,形成温馨鲜明的个性特征。”
只是单是租金,店面一个月下来要2万元,有点贵,但陈智笙与刘力维坚持盘了下来,并乐观前景:这里的人流量大,会不会来吃,就看自家手艺了。
他们还创意叠起:卤味搭配特调沙冰冷饮,来到“冰火五重天”的境界,这等别样口味,该是年轻人所喜欢的吧!
台味经营湿卤按份叫价不过夜
做台湾卤味,本就是陈智笙经营理念,但如何差异化经营呢?
“放眼厦门,各地卤位聚集,即使台湾来的老天母,制作方式也以干卤味为主,一般消费者视其为嗑牙下酒零嘴。我的卤味要做台湾北部流行的湿卤味,那才是年轻人所喜欢的。”陈智笙介绍说。
总厨师陈清圣,也是台湾人,擅长钻研卤功。他说,传承台湾健康理念,原始卤汁是用当归、八角等到十几种中药熬制出来的。台湾卤味还讲究“用甘蔗汁浸泡”,卤味店便采用此法经过浸卤、烹煮8小时后做出,口味“有点甜”且不咸,但“比较回味”.当然,其中的酱油等调料,也一定是从台湾运过来。
与厦门当地卤味不同的,除传统的鸭颈鸭掌、鸡翅鸡爪、蹄膀等肉类、家禽类食品外,卤味店还供应有台湾特色小吃甜辣、贡丸、黑轮、豆干、海带及新鲜蔬菜等30多种卤品。卤品也不按斤论两称,而是按份叫卖,1份3元,现吃马上进行二次过卤,再佐以爽口的酸菜,果然是台味十足。
台湾卤味拒绝老汤,担心熬得很久的卤汁对身体造成不好的影响,到陈智笙的卤味店,卖不完、过夜的食品就倒掉。他说,“虽然食品会比较入味,但那不营养也不健康。”
头顶一个“卤”,肚皮再贴一个“卤”,这就是陈智笙为卤味店内设计的“卤卤超人”.“卤卤超人”其实就是一个卤字的变体,但经陈智笙这么一折腾,好像活了起来,活跃在卤味店各个广告牌上。
陈智笙还为店里取了个名字叫“lulu御用卤味专业店”,他说,不仅为了好记,更有品牌寓新发展,“单是御用二字,就有点永续经营的意思。”
他的长远想法是,台湾人做生意喜欢长长久久,卤味摊在大部分乡镇、夜市都可以看得到,可以说是相当常见的食物。可是,这些小摊一旦扩展成店面永久经营,就得品牌的魅力了。“我要在厦门市场竞争下杀出重围,就得把事情做在前头。”
或许是专业所长,陈智笙对卤味店的装修也与众不同,谁能想得到,这里居然有复古的桌椅陈列,坐上去吃一口3元卤味,果真是平民消费品韵味了!
相关链接
卤品搭配意面
上班族可吃饱
在厦门,卤味店从来没有被视为正餐的观念。陈智笙也发现,其实厦门的上班族常常为午饭发愁,于是萌生一念:不如在卤味店的食材内加个主食,来填满食客的胃。
他打算,把台南意面、粉丝、泡面、锅烧意面等主食融入到卤味店内经营,搭配其它卤品,价位约在10元之内,就可以吃得很饱了,很适合上班族解决吃饭问题。
台南意面本就是台湾南部很独特的小吃。它与一般面条不同,在制面过程中以蛋代替水分,所以做出来的面条滑嫩香Q,因在擀面时必须出力,会发出“噫”“噫”的声音,故称“意面”.陈智笙表示,“这样,我的卤味主食多了层特色,也就多些竞争力。”
考虑到一到下班高峰,吃卤味的人可能增多,到时会没有位置坐。陈智笙便在店门口设一吧台,食客可以靠在上面边吃边聊天,又不失体面。他说这种作法在台湾也很普遍的,来客转换率也高。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