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根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芦根,中药名,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芦根为单子叶植物禾本科芦苇的新鲜或干燥根茎。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主治: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芦根别名:芦茅根、苇根、芦头、芦柴根、芦菇根、顺江龙、水蓈蔃、芦通、苇子根、芦芽根、甜梗子。
芦根的作用:
1、所含的薏苡素对骨骼肌有抑制作用,能抑制蛙神经肌肉标本的电刺激所引起的收缩反应及大鼠膈肌的氧摄取和无氧糖酵解,并能抑制肌动蛋白-三磷酸腺甙系统的反应,还有比较弱的中枢抑制作用,表现为对大鼠及小鼠均有镇静作用,并能与咖啡因相拮抗。在家兔的脑电图上,出现波幅增大,频率减少,显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有抑制现象。在大鼠尾部电刺激试验中,有镇痛作用,强度与氨基比林相似。有解热作用,对TTG(Pseu-domonas fluorescens菌体的精制复合多糖类)性发热的解热作用较好,对二硝基酚引起的发热无甚作用。对多突触反射(猫腓神经-腓肠肌标本)有短暂的抑制作用。静脉注射可引起家兔血压短暂下降,皮下注射可使血糖略有下降,对离体蟾蜍心脏及离体兔肠均呈抑制作用,对兔耳血管无明显影响。其毒性很低,小鼠口服0.5g/(kg.d),lmo未引起异常改变。
2、所含的苜蓿素对离体豚鼠肠管有松弛作用,在2×l0(-5)浓度时,能显着抑制离体兔小肠收缩。4mg注入在位兔小肠腔,可使蠕动收缩减慢。每天给于大鼠口服2mg,可使血中甲状腺素显着增高。并有轻度抗氧化作用,可防止肾上腺素的氧化。有轻度雌激素样作用。尚有抗癌作用,6和12.5mg对小鼠P388的T/C为133和174%。
芦根功能主治
清热,生津,除烦,止呕。治热病烦渴,胃热呕吐,噎膈,反胃,肺痿,肺痈。并解河豚鱼毒。
①《别录》:"主消渴客热,止小便利。"
②《药性论》:"能解大热,开胃。治噎哕不止。"
③《唐本草》:"疗呕逆不下食、胃中热、伤寒患者弥良。"
④《日华子本草》:"治寒热时疾烦闷,妊孕人心热,并泻痢人渴。"
⑤《日用本草》:"解河豚鱼毒。"
⑥《本草蒙筌》:"解酒毒、鱼蟹中毒。"
⑦《本草原始》:"治干呕霍乱。"
⑧《玉楸药解》:"清降肺胃,消荡郁烦,生津止渴,除呕下食,治噎哕懊憹。"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