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观察力

时间:2013-08-27 10:41   来源:中国台湾网

  观察力—观察事物的存在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能力。

  发现事物的存在变化然后找到变化的规律,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人类知识积累到今天,所有的东西都是观察得来的。正是因为 很多有心人的观察,发现了问题,逐步去研究探索才最后找到了规律。日常 生活也是如此。当我们有很强的观察力时,无论做什么,成功的可能性就比 别人多了很多。做研究,则需要观察实验的结果,一个细微的差别都有其背 后的原因;做经营,市场是怎样的,应该从哪里入手,这些都需要观察;做 管理,则需要观察每个人的特点—没有任何一个工作可以离开观察。

  我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段时间我去一家公司帮忙,公司的复印机坏 了,老板就要一个秘书去外面印,这个秘书去了半天也没有回来,老板着急 就又让另一个人去,这个人去了一会儿就回来了。后来老板问第一个秘书为 什么去了那么久,那位秘书说,因为没有找到复印的地方,而第二个人却说 在马路对面就有一家。其实当我们具备了很强的观察力的时候,走过的地方 有什么稍微留心一点儿就可以记住,一旦需要的时候就可以用到。我和我的 女儿说,无论去哪里,邮局和警察局的地点是最需要记住的,因为万一有什 么问题这些机构都可以帮忙。

  我们每天生活在千变万化的世界中,对于世界的变化应该养成观察的习 惯。习惯是从小培养的,我们和孩子玩、出去旅游、到别人家做客、购物的 时候,都是很好的培养观察力的机会。

  比如从外面回来,你可以问孩子街上有什么。第一次,他可能会说出比 较笼统的东西,如人、汽车、房子等。你可以接着问他都有什么人,男人?女 人?老人?小孩?中国人?外国人?本地人?外地人?白人?黑人?他们都在 干什么等。车有什么车?大小、颜色各是怎样的?房子都有什么样的?有没有 邮局、派出所、饭店、商店?商店里面都卖什么?孩子们会发现,但是不一定 会描述。随着年龄的增长,观察的内容也应该越来越丰富,比如会观察人的状 态、职业、着装,从自然的变化、人物的外表到事物内在的联系,观察是不断 深入的。特别是对于那些粗心大意的孩子,我们更应该训练他们的观察力。

  当然,孩子一时没有观察到也没有关系,经常向孩子提问会让他逐渐 产生观察的意识。我的教育理念是一定不可以把教育的目的想得太明确或者 太严格,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虽然没有明确的目的,但是只要做了就会有结 果。所以即使我们的孩子没有很好的观察力,只要他们能有这个意识也很好了。即使连意识也没有也不要紧,因为我们教的东西孩子不一定能够全部学 会。再好的东西让孩子接受也需要有适当的方法。即使所有的环节都没有问 题,我们依然需要时间让孩子们去体会。只有真实地生活的时候,他们才有 机会去体验和理解我们所讲的道理—爱需要时间。

  孩子在描述观察到的事物时,也在锻炼着他们的表达能力。如果我们能 够和孩子很好地沟通,让孩子养成很好的观察习惯,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 观察事物的日趋复杂,孩子的描述能力和表达能力就会越来越高。只要我们 能够理解教育的理念并且掌握教育的技巧,和孩子一起长大就是一个轻松且 快乐的过程。

编辑:杨永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