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力是指透过现象去分析原因进而为决策提供依据的能力。
我们观察现象的目的不是为了看到现象,而是分析其中的原因,然后 做出判断。所以分析的基础是观察,观察的目的是分析。比如:我们看到路 上有很多人,就会联想到降价、事故等可能形成人多这个现象的原因。对于 孩子应该从简单的东西入手来培养分析能力。日常生活中可以分析的事情很 多,比如:阴天可能会下雨;做别人不喜欢的事会被批评;说谎可能会带来 暂时的好处,但是会引起别人的不信任等,现象与结果之间是有关系的。所 以我们必须以健康的心态去教育孩子。
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依据知识和理念。在缺乏知识或者缺乏理念的 情况下,分析的结果就不一定是准确和客观的了。这也就是现代信息理论里 强调的“信息对称”。比如,夏天出门本来是不应该带很多衣服的,但是你 去的地方很冷,比如西北、西藏,那就要准备一些厚的衣服。这就是分析的 结果,而这个结果取决于我们所掌握的自然地理知识。由此可见,知识是多 么的重要。除了知识以外,分析还必须依靠经验,比如你去的地方不冷,但 是火车上的空调通常会比较凉,也需要多带衣服。
我们把分析和判断放在一起是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二者很难区分,实际上 却是有区别的。对分析的结果我们要做出判断,依据判断我们才能决策。在 实际生活中这些过程可能是很瞬间的事情,但是在理论上它们是不同的。判断的内容应该就是分析的结论。就像看病一样,大夫给我们化验,依据化验 的数据分析我们的身体状况,这是判断,然后再依据判断确定下一步的治疗 方案。分析和判断通常很难分开,我也就把这两个问题放在了一起。
分析的过程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分析的基础是观察,也就是看到现象, 然后运用知识对现象进行剖析。怎样分析、依据什么理论去分析、自己用什 么心态去分析都会影响分析的结果。分析清楚以后,其实决策仅仅是瞬间的 事情。所以分析的过程很重要。很多事情有南辕北辙的结论都是因为分析的 过程不同。所以,遇到问题,坐下来帮助孩子们好好分析,这是一个重要的 教育环节。如果能分析明白,结论自然会得出。当我们能和孩子们一起分析 问题的时候,我们的经验、理论、知识才能够充分地和孩子交流,这个过程 对于孩子来讲是重要的学习过程,同时更是培养他们独立地、理性地、客观 地认识事物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