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智快5岁了,今天第一次到美术学院上课。民智的妈妈说:“他在家从来不画画,也不知道是不是天生不会画画,因此有些担心。”像民智这样没有接受过专门教育的孩子,妈妈们希望一送到学校就可以突飞猛进地发展,真是大有儿学三日就要刮目相看的架势,同时由于心里没底,又很担心孩子学不好。
今天是第一次上课,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老师先讲了一些关于动物的故事。当然,不能在一开始就教孩子怎么画动物或是动物有什么特征,如果是这样,不仅孩子会觉得无聊,老师看到孩子们一张张闷闷不乐的小脸,也提不起讲课的兴趣了。老师可以先问问小朋友喜欢什么动物,那些动物有些什么特征,这样一来,课堂气氛活跃了,孩子对老师的信赖感也会增加。
老师向孩子们问道:“孩子们,你们有没有看过动物?”去过动物园的孩子纷纷举手回答:“有啊!我看过狮子,也看过熊,对啦,我还看过鳄鱼!”孩子们兴致盎然地描述着自己的见闻。“但是那个河马没有从水里出来。”有的孩子还会回想起当时的细节,表现出惋惜的表情。在画画之前和孩子们进行一些相关内容的交谈很重要。孩子们讲完或听完故事后,通常不会再排斥课程内容。老师在讲完自己的话之前,说上一句:“那我们都说说看到的动物长什么样,好不好?”然后给孩子们看一些动物的图片,长颈鹿的脖子是长还是短,身体是圆还是方,三角形还是四角形,一边提问一边让孩子们观察了很多动物。4岁左右的孩子不太喜欢细致入微地观察,还不能关注到复杂事物的具体细节,所以让孩子辨别一些基本图形就行了。当孩子正确说出方形、圆形时,给予适当鼓励,孩子就不会有太大的压力,能更积极地参与其中。
经过轻松愉快的讨论后,老师让每人确定一个自己想画的动物,民智说自己想画大象。“民智,想画大象啊?那先画身体呢还是鼻子呢?大象的身体是方的还是圆的呢?”老师用孩子能够理解的简单词汇进行引导(圆圈、方块、三角、四角)。
民智回答说:“我觉得大象是圆的。”说着就在纸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接着民智把大象的其他部位也都画成了圆圈。过了一会儿他又说:“但是老虎是三角的。”又在纸上画起了三角。老师看着他的画说:“哇!原来是这样的啊。”下面的图是民智画的大象和老虎。
民智对自己的作品感到十分满意。下课后妈妈来接民智回家,看到民智画的画觉得很奇怪。“老师,听您刚才那么一说,我倒是也能看出点端倪,您要是没向我解释的话,我完全不知道这画的是什么,怎么全都是圈圈呢?”老师回答道:“孩子产生想画东西的欲望,就是画画的开始,不能一开始就要求那么多,大人在旁边指指点点只会影响他,应该和他展开平等的对话。民智主动说自己想画大象,开始寻找自己喜欢的东西,想做的东西,这些行为就是值得鼓励的。孩子会慢慢进步,不会画圆圈怎么能画出狮子呢?”
妈妈虽然觉得老师的话有一定道理,但自己的民智没能一下子表现出惊人的绘画天赋,她还是觉得有些遗憾。但是妈妈最终决定听从老师的建议,让民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6个月过去了,只会画圆圈的民智会有什么变化呢?下面是民智画的图。
刚开始不会画眼睛、鼻子、嘴,现在已经能画出一个人,能够描绘出人的基本特点。妈妈眼见着民智从一无所知、只会画圆开始,逐渐地进步,终于意识到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
很多父母在认识上都存在这样一个误区,他们认为上了美术学院,画技就会飞涨,其实并不是这样。一味地要求孩子进步、发展,孩子会觉得压力太大,承受不了,这样不仅会对美术学习造成影响,还会对生活其他方面产生副作用。家长要先问孩子喜欢什么、想要什么,表现出对孩子的尊重,才能让孩子变得积极主动。父母单方面给孩子制定计划,今天要学会什么,今天要做到什么,这样的家长虽然负责,却不合格。让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情吧,让他做自己生活中的主人公,父母只要起一个辅助作用就可以了。民智的妈妈在这6个月的时间里可能会有些着急,但还是耐心等待,最终看到了孩子的进步。
不要以父母的视角看待孩子的作品
虽然过了乱画期(随便乱画的时期),但是孩子还是会因为发育程度的差异,做出不同的表现。有些孩子还会存在一些乱画期的表现,一直画圆圈或者是直线。这时不要质问孩子你这是在画什么,不要以父母的角度去想或者试图分析出孩子画的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没有经过乱画期的孩子会缺乏自信心,没有创造力,只能模仿他人的行为。家长现在知道这段时期让孩子自由发展的重要性了吧。
不要因为孩子画出来的东西和成人世界严重不相符,就指责纠正,或者要求孩子“要画得和这个一模一样”、“一定要画出来”。这样强迫孩子,也会使孩子自信心受挫。正确的方法是鼓励孩子,不要给他们压力,不要强迫孩子一定要做出某一结果,让他们尽情地画,享受自由思考的乐趣吧。
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吧!
V.罗文菲尔德理论
很多人都很好奇,孩子稚嫩的画笔到底想表达什么内容,很多人对此进行了专门研究。V.罗文菲尔德就是其中一位,他针对儿童美术活动进行了多年研究,他把儿童的美术活动划分成6个阶段。V.罗文菲尔德强调,为了保障孩子的健康发展必须经过这几个阶段。
●1 乱画期(2—4岁)这个时期孩子没有什么明确的意识或者目的去画某一个东西,只是乱画,他们想到什么就画什么,随手画。线条的应用会从水平线、垂直线,逐渐发展成混合型、圆形等。
●2 罗列期(4—7岁)这个时期已经和乱画期存在明显差异,这时的图画有目的性,是有意识地表现自己想法的行为。已经可以大致画出人的轮廓,能够认识到头是圆的,腿和胳膊是长的,还会用颜色去划分各个区块,会对某一或某几个颜色特别喜爱,有时候不会去考虑一个事物真实呈现的是什么颜色,而会画成自己喜欢的颜色。这个时期通常是表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不是自己意识到的东西。
●3 想象期(7—9岁)这时候能够表现一切有形状的事物,但具有主观性,也可以部分表现出感觉层面的东西。
●4 图示期(9—11岁)会表达出眼睛能看得见的事物,直观地去描述,客观合理,注重事实。
●5 写实期(11—13岁)会依据事实去画画,表现得很强烈。
●6 决定期(13—17岁)感性,依据事实,会有抒情的表现,很均匀,可以画出富有个性的图。
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各个阶段明显提前了,也许不会一一完全对应,但是不管发展速度多快,都会经历这些时期,只是各个阶段出现的年龄或经历的时长会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