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用黑色不可以吗

时间:2012-05-30 10:17   来源:中国台湾网

  6岁的志勋非常喜欢黑色,平时画画总选用黑色的画笔。右边是志勋画的游泳池,画的是夏天和家人一起去游泳场玩耍的场景。如果没有这番解说,恐怕很少有人能一眼看出这是游泳池。

  要求画的主题要跟天气有关,下雪的天、下雨的天、刮风的天等,小朋友们纷纷描述了自己喜欢的天气,然后挑选其中之一开始作画。志勋想画很热的白天和出汗的情景,但是明明对老师说要画白天却把天空涂成了黑色。

  “志勋啊,天为什么是黑色的,是要下雨吗?”

  志勋说:“不是,不下雨,很晴朗!”

  “那为什么用黑色呢?”老师问。

  “因为我就是喜欢黑色啊。”志勋回答道。

  “志勋原来这么喜欢黑色啊。”老师说完,志勋高兴地问道:“老师喜欢我用黑色吗?……我妈妈怎么就讨厌我用黑色呢……”志勋的小脸阴沉下来,低下头继续默默画画。旁边的小朋友说:“我也很喜欢黑色,我妈妈也喜欢我的画。”志勋装作没听见,只是画画。

  下一页有志勋画的刮台风的情景,右边用灰表现台风,图画上还画出了被台风吹起的汽车。

  这一天,妈妈们来学校观赏孩子们的画。志勋妈妈看到这张图,说:“志勋,你太喜欢黑色了,怎么整个图都是黑色的啊?家里也是,我总得把黑色画笔藏起来。”旁边的妈妈听见了说:“这怎么了,挺好啊,我家孩子也用黑色呀。”

  志勋妈妈说:“我家孩子整体的形态都画得挺好的,但总是用黑色画,所以看起来都不像了。不是说喜欢黑色的孩子心理有阴影吗,总感觉怪怪的。”志勋妈妈很但心。妈妈好像了解过通过色彩来判断一个人心理状态的理论,所以为志勋的心理状态担心不已。

  其实很多父母都想过这个问题。但是有喜欢明亮颜色的孩子就有喜欢暗沉颜色的孩子,这个会和心理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能理解每个父母的心情,他们都希望自己孩子活泼开朗、健健康康地成长。

  志勋的妈妈在家不让志勋用黑色,所以志勋一到学校就找黑色。妈妈越不让,志勋越觉得黑色好看,藏起来也要用。妈妈看他竟然如此执著更是担心,进而陷入恶性循环。老师知道志勋的这种心理,所以让他尽情用黑色。老师对志勋妈妈说:“如果连学校的老师都不让他随心所欲地选择颜色,他会感到压力,会更反抗,这样才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我不打算阻止他。等志勋用够了黑色,他就会开始注意别的颜色。他会不自觉地被身边的小朋友使用的五颜六色吸引过去的,给志勋一点时间吧。”几周后,志勋妈妈住院了,不能接孩子。志勋今天本来也在用黑色画笔画画,突然说:“今天妈妈病了,我要画画给妈妈,妈妈不喜欢黑色,所以我要画得好看一些,老师给我粉红色吧。”

  他把背景设成黑色,在上面涂一些漂漂亮亮的鲜艳颜色。

  听到志勋的话老师很高兴,又觉得有点担心,因为在志勋的脑海里已经形成了“妈妈讨厌黑色”的观念。其实认真分析,根本没有什么合理的理由不让他用黑色,志勋不能被说服,因此会反抗。他有可能已经不是像以前那样单纯地喜欢黑色了,而是对黑色有一种始终不能达成梦想的偏执。志勋年龄虽小,但已经有大人的情绪掺杂心中了。

  志勋为妈妈画的那幅画里有红色的心状花纹,还用蓝色、黄色等装饰了周围。

  志勋拿着那幅画去医院,一路上面带笑容。想着妈妈看到这幅画后一边微笑一边鼓励自己的样子,幸福得不得了。妈妈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是和自己最相亲相爱的人。自己喜欢的事情,妈妈却不喜欢或者表现出担心,孩子就会感到压力和不安,于是就用反抗来表达这种情绪。妈妈见到年幼的孩子反抗有可能控制不住情绪大骂孩子,接着孩子就会大喊大叫。下一步可想而知,妈妈打孩子,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就这样坠入了恶性循环。因为孩子一直用黑色就说:“你怎么又用黑色了啊,用用别的颜色吧。”与之相比,如果说:“哇,又是黑色啊,好帅!”这时孩子会回报你什么样的表情呢?这个表情才是妈妈们期盼的吧。

  如果孩子每次都把天空画成蓝色,你还会觉得奇怪,还会反对吗?当然不会。

  这种一味反对黑色的行为可能是因为世人给黑色赋予了一些负面的意义。心理医生认为,喜欢黑色的孩子有攻击性情绪,动作暴力性,时常感受到恐惧和压迫,思想不活跃、不自由。

  但是志勋并不存在这些问题,他与朋友相处融洽。不要因为这些偏见就把志勋看做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志勋在课堂上很有自己的见解,也很幽默,时常会蹦出让人惊奇的想法,是个很聪明的孩子。

  志勋的妈妈太看重理论上的东西,没有尊重和认可自己的孩子。有些父母对黑色相当敏感,但是过分相信理论并不可取。不要太着急,家长们要学会等待。很多孩子小时候喜欢黑色,长大了也会喜欢蓝色、红色之类的鲜艳颜色,这些通常只是一时的现象。有些男孩子会在看了动画片后爱上其中的主角,也会模仿那些帅气的男主角,甚至想效仿他们的行为,有打架的冲动。这些表现和喜欢黑颜色一样,都只是暂时的。

  父母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孩子自然会对其他颜色感兴趣,会喜欢多样的颜色。如果您觉得自己无力掌控,就把他送到学校吧,学校里的专业老师会给孩子提供正确的指导。尊重孩子的个性,给他充分的发展空间,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理论只是理论

  现在的父母都了解到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水平提高了不少,各方面的情报和理论资料也很丰富。家长们懂得越多,想得就越多,担心的问题也就越多。抛开这一套一套的教育理论,最了解孩子的还是妈妈,不是那些知识,所谓的理论只具有普遍适用性,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时刻关心着自己的宝贝,但是不要总以一种审视的目光看孩子,那样做怎么能让孩子感到幸福呢?就算孩子做了一些奇怪的事,家长也不要马上感到不安,先让孩子安定下来。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想,孩子为什么这样,然后跟他对话,找出他这么做的原因。但是不要以父母的思考方式思考孩子的问题,强迫他做这做那,不要让孩子惧怕本应最亲近的父母。我在这里并不是想否定所有的理论,而是想告诉大家,理论只能作为参考,不要把理论套在孩子身上,禁锢孩子的发展。任何问题都能用交流解决,把握重点才能做合格的父母。

编辑:刘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