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西今年4岁,早晨拿起报纸对妈妈说:“妈妈,我用这个给你做个游乐园吧。”俊西的妈妈惊讶地问道:“用报纸吗?怎么做啊,你真的会做吗?”俊西说:“当然可以啦!”答应得非常爽快。“我在美术学校做过啦,还做得很好呢,妈妈你帮我把这边剪一下!”他用手指着一角,俊西的妈妈想起上个星期在美术学校看到的游乐园模型,但是还是无法想象那个模型居然是用这种材料制成的。本来一直怀疑他能不能做好,这下放心多了,俊西上周已经用纸做过游乐园了!
要想做一个好看的游乐园,必须用漂亮的纸,所以俊西的朋友郑敏先做出了颜色鲜艳的纸。
老师把大大的纸分给俊西和郑敏,让他们用颜料随便画,等纸干透后,老师又发给他们彩带和剪刀,让他们裁剪那张彩纸。孩子们互相比较,都想做出更好看的游乐园。俊西说:“纸被剪开以后像蚯蚓啊。”老师问道:“孩子们,剪好了没有啊,现在开始用那个彩带做游乐园好吗?”
孩子们当时也大吃一惊,郑敏不禁问道:“用纸怎么做啊,怎么做游乐园啊,老师?”她觉得老师说的话很不可思议。“为什么不能做呢,你们都可以做,遇到困难老师会帮助你们的。”孩子们听到老师的鼓励决定试一下。老师先让俊西和郑敏亲手制作彩纸,再发给他们胶带和各种彩带,让他们做一个长长的彩带,当纸变长的时候问他们像什么,俊西说“像蚯蚓”而郑敏说“像火车的车轮”。接下来在纸上弄出一个小孔,然后把另一个彩带插进去,这时又停下来让孩子们看看是什么效果。“孩子们,你们看看,纸张互相拥抱了,弯弯曲曲的是不是很好玩啊,像不像滑轮?”“对,很像。”郑敏兴奋地喊道。
粘贴、插孔、折叠,孩子们看着纸张在手里不断变化,都很开心。一张纸可以做这么多的东西,包括郑敏和俊西在内的所有小朋友都感到很神奇。过了一会儿,郑敏说:“这个纸,不太好剪啊。”原来她拿了一张很厚的纸,所以剪不动。“这个纸太厚了,不太好剪啊。旁边的是不是好剪点,这个纸薄。”孩子们一边动手,一边了解着纸张的特性。一直只知道可以在纸上画画写字的孩子,开始逐渐发现纸张中蕴含的秘密。
今天他们明白了纸还可以做很多事情,还了解到了薄纸、厚纸的不同性质和用途,同时学会了不用胶布就把两个东西连接起来的方法。孩子们现在一定自信满满,觉得自己有能力造出一切。备好各色彩纸,用彩纸完成了他们梦想中的游乐园。俊西和郑敏把做好的东西分别贴上,两个孩子还一起聊着游乐园里发生的故事。“看看这个,多好看啊!”“对,你再看看这个山,是不是很高啊?”他们一边交谈,一边想象着漂亮的游乐园。
上页的图就是俊西和郑敏制作的游乐园。在这里有S型滑梯,还有高坡海盗船,各种玩具应有尽有。原本平凡无奇的一张纸,通过孩子们的巧手变身成为一个立体感十足的游乐园,每个人都很满意自己的成果。对4岁左右的孩子来说,这样的亲身实践十分重要。熟悉材料的特性后就可以轻松驾驭它们了,还可以互相交流实验过程中的新发现。比如郑敏说这个纸太厚剪不开,俊西自然就会说:“啊,对,这个纸厚不好剪,你用薄纸多好啊。”不要直接打断他们的行为说:“来,我给你剪,这个太厚,你自己做不了。”即使确实有点厚,也要让孩子亲自去剪一下,只要不太危险就尽量让孩子亲自动手做。让他亲身体验,才不会轻易忘记。
但是现在的父母都觉得自己很忙,没有时间等孩子一步步完成,总想出手相帮。可是这样会使孩子丧失独立性,即便长大了遇事也总想得到别人帮助才能完成。因此,当孩子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给他充分的时间吧。家长只要从旁协助,告诉他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向他解释各种材料的性质就可以了。
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吧!
根据Pepter的理论,游戏过程中的实验精神和融会贯通尤为重要,这两点对游戏过程中的具体思考以及创意发挥影响极大。孩子通过探索了解了事物的特性,掌握了相应的技术,不仅会更积极地参与实验,还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加以应用。
孩子在接触新鲜事物的时候一定会犯错误,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反应。换句话说,孩子们在玩游戏的时候会使用各种各样的技术和方式,这样就可以锻炼创造性思维,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帮助。
根据蒙特梭利的理论,孩子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尽量给他自由,由着他。
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满足。而且,这种努力的过程,就是孩子长大后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而不断奋斗的提前演练。真正的好老师存在于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会主动探索,并用画笔表现出来,在这种不断的尝试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