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于今年9岁,使用颜料的时候,总说自己是魔法师,可以造出各种各样的颜色。把红色和蓝色混在一起就成了紫色,把蓝色和褐色混在一起就成了树枝的颜色……
他总是这样把各种颜料混在一起和朋友玩,还互相比较。孩子在美术活动中并不常使用颜料,所以尽量在课堂上让他们多接触。但是孩子很容易忘记重点,一看到颜料就把画画这件事抛到一边去了,其他同学都画完了,敏于还在玩颜料呢。每次调制出新的颜色他都会很兴奋,就这样时间一点点流逝,经常不能按时完成自己的作品。每次都等到快要下课的时候,敏于才急急忙忙完成自己的作品,与当初预想的效果差距很大。
下页这幅图画的是发洪水的情形,房子和人都浸泡在大水里。图画中使用的色彩很浑浊,几乎都是敏于自己混制出的色彩。敏于为什么会喜欢配新颜色呢?真的是出于创作需要吗?敏于在幼儿园以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几乎没什么机会接触颜料,父母怕颜料弄脏屋子,也不让他在家使用颜料。虽然画画的时间不短,但是在家或学校一直都是用彩笔、蜡笔,所以敏于虽然很喜欢颜料却一直没机会长时间接触。颜料是需要自己研究才能掌握的上色材料,因此要掌握颜料的使用方法,就要多实验,多使用。
敏于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才有机会接触颜料,对颜料的兴趣已经累积到一定程度,自然爱不释手。如果敏于很早就开始常常接触颜料,情况还会这样吗?如果在学校玩不够,就让他回家玩,给他充分的时间研究这种材料的特性,敏于就不会像现在一样沉迷于颜料,以致耽误课堂任务了。
老师要求敏于不要混颜色,直接用现成的颜色,下页的图是他用水和颜料绘制出的作品。整体感觉是不是好多了?画面整洁,效果好,用的时间也很短。敏于并不是无法把握颜色的孩子,只是还没有玩够颜料游戏而已。作品完成得不好,主题混乱,只是由于忙着混合颜料,时间不够而已。很多孩子虽然喜欢颜料,但是还不了解它的正确使用方法。
为了用画笔画出理想的效果,要用粗细不同的各种毛笔来画画,还要适当调整色彩的深浅程度,这种实验性的活动最好让孩子在开始正规美术课程之前玩个够。不管是颜料、蜡笔还是泥土,孩子都会通过长时间的接触,慢慢发现各种材料的特质。在这种貌似毫无目的的接触中,不仅可以掌握材料的特质,还可以掌握通过不同工具表达自己思维的方法。
你的孩子也是只喜欢混颜色吗
那么你的孩子很有可能没有玩够颜料游戏,或者还没有掌握颜料使用方法的充分经验,他可能正在一边实践一边学习呢。各种颜料混在一起会出现什么新的颜色,加入的水量不同颜色有什么样的差异,这些都是要孩子慢慢了解的。其实认识颜料最好从小开始,孩子接触的时间越长,了解就会越深入。这也不是一定要在美术时间进行的活动,可以把它看做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
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吧!
幼儿教育家佛罗贝尔曾经说过,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游戏是孩子表现自我的方式之一,也是实现自我,感受新世界的途径之一。这种方法最自然最有效。V.罗文菲尔德也说过,游戏是孩子把自己的感情世界具体化的一种表现。如果孩子非常喜欢颜色混搭的游戏,通过这个游戏可以丰富孩子的感情世界和想象力,有了这两个坚强的后盾,表现出的美术作品也不会逊色。
“我的孩子为什么总把人画得那么小呢?”“为什么画出来的图里总是要有个太阳呢?”“为什么画得像漫画似的?”父母一看到自己孩子的作品就会冒出一堆这样那样的问题。因为孩子的作品是自己的想象和内心世界结合的产物,因此会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形态。画画没有标准答案,孩子享受的就是这种自由发挥。我们会在这章里为父母提供通过作品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方法,还会指导父母如何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提供正确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