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办证是怎样争取来的
1994年8月1日、1997年8月1日、2001年1月2日,这三个重要的时间点,恰好把台胞在厦门口岸落地办证(签注)分成三个阶段。 商报记者 陈成沛
上周,厦门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决定年内将五年期台胞证和一年多次来往大陆签注的受理窗口前移,延伸到厦门国际邮轮中心,以方便台胞办理。届时,台胞入境后即可申办五年期《台胞证》及其签注,返台时就可领取证件。
厦门正式成为台胞可以落地办证的口岸是在1994年8月1日。1997年8月1日,厦门实施台胞落地签注政策,解决了台胞落地办证不能使用5年期台胞证的问题。时至今日, 厦门口岸办理台胞落地办证(签注)量已近百万人次,厦门已成为全国台胞落地办证(签注)量最大的口岸。
原厦门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处长曾全华自1987年开始从事对台工作,见证了台胞落地办证(签注)的几个阶段,应本刊邀约,他披露了厦门在受理台胞落地办证(签注)工作的整个发展过程。
A
办证(签注),从中转到落地
“厦门口岸重要的工作就是接待台胞。我原来也写了不少调研文章,内容主要是关于放宽台湾居民到大陆来,还有为台商进出厦门口岸提供方便这两方面。”谈到在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的工作,曾全华说。
“以前,台胞从台湾到大陆,要先在香港办证件。”曾全华回忆说,在厦门之前,只有海南可以为台胞落地办证这个政策,但办的数量很少,“厦门是对台的一个主要口岸。我们应该争取这个政策,没有这个政策,要让台胞进来就不容易。”
那一段时间,曾全华跟市领导每次到北京开会,都向有关方面提出这个政策。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从1994年8月1日起,厦门口岸实施台胞落地办证政策。
“实施落地办证以后,我们的做法是,发给他们一次性的台胞证件,这样一来,方便了,进出境人数一直翻倍增长。”曾全华介绍说,“这过程中,我们又到北京争取落地签注,3年后正式得到落实:从1997年8月1日起,厦门口岸实施台胞落地签注政策。”
目前,整个大陆有厦门、福州、海口和三亚等城市经授权可以为入境台胞落地办证和落地签注。可以说,厦门口岸是台胞入境最宽松、最便利的口岸,而自2001年元月2日开通厦金海上直航,经这一航线往返两岸比经香港中转要省时省钱,选择由此管道入境的台胞就更多了。
B
五年期签注,陈秀雄成首例
这样的增长速度,既有厦门的口岸政策优势,也有其客观的区位优势。曾全华接受记者专访时,引用台湾一个企业家的话说,“以目前台湾经港澳转机赴上海为例,包括候机、转机时间,至少要花上7个多小时,来回机票费用高达17000多元新台币,但若是由金门进入厦门再转进大陆其他城市,开销大概只剩四分之一,时间也可缩短为两三个小时。”这样的便利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2003年,台北、高雄、台中、嘉义、台南、马祖等地每天有35个航班往返金门,为增加航班,加强通航能力,金门方面在金门机场安装夜航设施。“民众往来更加方便,台北飞往金门50分钟、金门坐船到厦门约40分钟,等于一个半小时左右,人就可以从台北到大陆了。”曾全华用简单的加法算出了厦门口岸的优势。
要使口岸流量增大,人数上是第一位。据曾全华介绍,台胞来厦门投资,一开始办的都是3个月期的签注,后来慢慢发展到两年、三年。厦门正新橡胶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秀雄,是曾全华经手签发的第一个五年签注的台胞,“我跟他说:你要在这边做大,我就提供给你方便,一次签发5年。”
因为厦门口岸进出方便,台资企业在厦门的发展都比其他口岸地区便利,因此,吸引了一批批的台商来厦投资设厂。
C
尽可能简便,进出境数倍增
除了办证的简便外,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还在程序上尽量给台胞予方便,“之前办证件,都要先到市台办打台资企业的证明,然后将证明给我们,才能办理。后来,我就把这道程序取消掉了,只要有营业执照就行。我们办证以简便方便为原则。台商来厦门投资,看中的是环境,首先要方便才行。”
在办证签注时,台胞证过期的情况出现得比较多。对此,曾全华说,“按照规定,超过一天外籍人士是罚500元,台胞罚100元,我们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减少,能免就免,处罚只是一种手段,并非目的。”总之,就是尽一切努力给台胞提供方便。
“只要畅通入出境渠道,人员往来频繁了,就能带来更多的商机;也只有通过两岸人民的交流交往的增多,才能增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减少和消除隔阂,增强认同感。”曾全华感叹着说。
1994年8月1日,1997年8月1日,2001年1月2日,这三个重要的时间点,恰好把台胞在厦门口岸落地办证(签注)分成3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94年8月1日起,经公安部授权批准,厦门口岸开始办理台胞落地办证(即办理一次有效台胞证),当年共为1064人次办证。
第二阶段从1997年8月1日起,厦门口岸又获准办理台胞落地签注(即在五年期台胞证上办理签注手续),当年共为27840人次办理了落地签注。
第三阶段是随着2001年1月厦金直航的开通,台胞可到高崎国际机场和和平码头办理落地办证和签注,使当年抵达厦门的台胞增加更明显,共有67348人次办手续。
○ 前瞻
扩展规范厦台往来通道
在厦门市公安局2003年4月关于“拓展和规范厦台(金)人员往来通道”课题调研组的报告中,关于简化赴台手续,畅通渠道,包括公访赴台审批的简化,五年期台胞证受理中心的设立,开放金门旅游等建议,在今天看来很有前瞻性。
>>>设立台胞办证中心
在曾全华看来,对公访赴台的审批问题,一般的文化、体育、医疗卫生、人道主义交流手续可以简化,审批权下放,除规模大、层次高、影响大的团由国台办审批把关,其余的由省、市把关,“这也是适应形势的发展,今后数量越来越多,我们的压力越来越大。”
至于五年期台胞证受理问题,他分析说,香港每年的办理量为360万本,厦门只要吸引1/10,就有30多万了,而且许多长期待在大陆的台胞证件到期后,不愿意离境到港澳办理,如果就近在厦门可以换证的话,可以产生“磁吸”效应,吸引更多的台胞由厦门出入或在厦门停留。以每人在厦门的综合消费最低为1000元人民币计,30万人将带来3个亿的消费,这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有力地促进厦门市交通、宾馆住宿、餐饮和旅游等行业的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政治和社会效应更是不可估量。
正是基于此考虑,2003年9月8日,厦门市公安局台湾居民办证中心正式成立,主要职责是为台胞办理各类出入境证件和公安出入境管理业务。具体业务包括五年期台胞证的受理,台胞签注、办证、加注的受理、审批和办证,台资企业的服务和管理等内容。
>>>开放居民赴金门游
对开放大陆居民通过厦金航线到金门或台湾探亲、旅游,也是如此。
“每年到厦门旅游的内地旅客有数百万人次,如果能开放金门旅游,将昔日的前沿阵地变为旅游胜地,无疑将有极大的吸引力,刺激和激活厦门的旅游市场,当前此项工作全面开展之前,可先试点开放厦门或福建居民到金门探亲、旅游业务。民众有需求,此事又对社会有利,我们应大力去推动。”这段援引自报告中的话,今天随着大陆居民赴台游的启动,读来更有前瞻性。
>>>推动厦台高层互访
“推动包括市领导高层互访在内的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扩大厦门在台湾的影响力。厦金直航以来,金门县长李炷烽和‘立委’吴成典经常出入厦门,形成一定的交流和沟通,但其影响力比较有限,较难满足我们的需求。通过市长等市领导互访,把工作做到台湾岛上去,进一步扩大厦门的影响。”此项建议,随着本月初台中市长胡志强率台湾中部四县市厦门首航访问团来厦,而真正落到了实处。
报告中指出,目前每年来往大陆的台胞虽有几百万人次,但仍有1000多万人(据估计有近1900万人)从未来过大陆,这部分人大多居住在台湾中南部(这也是台湾民进党势力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真正的“闽南人”,与闽南有更多的渊源,这是我们的优势和今后的工作重点。2001年时任厦门市长朱亚衍和高雄市长谢长廷曾相约互访,后因政治因素未成行。我们认为,这一项工作还是比较可行的。
名词解释
五年期台胞证
《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五年期)简称五年期台胞证,是台湾居民来往大陆的主要出入境证件,可办理多次签注、签注延期及暂住加注,可多次使用,目前受理范围为金门、马祖、澎湖地区居民。居住在福建省的台湾居民可向厦门市公安局提出申请;将来居住在台湾的本岛居民可通过台湾或福建代办机构代为申请办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