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台商服务中心  >   要闻播报

台商二代东莞创业记(组图)

2017年10月27日 15:24:05  来源:南方日报
字号:    

台商二代许嘉豪的工厂使用大型的7轴机械手臂,将原来需要两个月的工序缩短到4天。

  台商二代许嘉豪的工厂使用大型的7轴机械手臂,将原来需要两个月的工序缩短到4天。

东莞台商二代的年岁渐长

  东莞台商二代的年岁渐长,接班的话题近年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图为林柏伟(中间站立者)在和创业团队讨论业务问题。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很多台湾商人来到东莞设厂,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奋斗和生活,见证东莞经济的腾飞与转型。三十年后,他们的后代也已长大成人,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

  在和当年迥异的内外部经济环境之下,东莞的台商二代有的选择接班,有的人倾向于再创一番事业……在这片父辈曾经拼搏过的土地上,这些年轻人们正尝试以自己的方式,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这些台商二代中很多人具有活跃的思维和开阔的视野,他们的创造力和东莞制造相互碰撞后,能够擦出什么样的新火花?

  1.台商二代接班父辈并非易事

  今年3月,东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在大麦客举办了2016年春茗晚会,时值《星球大战7》热映,晚会中的一场星球大战的真人秀让现场的观众看得津津有味。

  在舞台上扮演“帝国士兵”和“黑武士”的,都是来自东莞市台商青年委员会的成员,他们中既有东莞台商的子女,也有从台湾来东莞打工的青年台干。而坐在台下为他们鼓掌的,正是他们的父辈,东莞台协总会及分会的负责人。

  长期以来,人们更倾向于把老一代台商看作是创业者,而他们的子女则被视为接班人。随着东莞台商二代的年岁渐长,接班的话题近年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东莞翔国光电董事长赖国恩20年前就把工厂开到了东莞茶山,如今他的儿子赖麒瑜正在接手工厂的事务。

  生于1981年的赖麒瑜,2002年从台湾的中国文化大学物理专业毕业后,分别于2005年和2009年在父亲创立的翔国光电苏州厂和东莞厂工作。2011年他前往美国修得MBA硕士学位,如今在东莞翔国光电担任副总经理。

  “刚刚毕业的时候,我的社会历练不足,而从工厂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包括客户往来、技术和财务方面。”赖麒瑜说。平时他每天7点就会到厂里,一直忙到晚上7点才离开。赖麒瑜每天行走在工厂的车间里中,对于印刷电路板的二十多个步骤他都了如指掌。

  “像我们这一行,不是说要去做什么革命性的创新,而是要去把每一个流程都理顺,提高效率和利润空间。”他说。

  接掌父亲的事业,成为工厂里的一把手或二把手,并没有外人看起来那么光鲜,其中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

  今年28岁的吴梁荣来到东莞已有6年,如今接手父亲的工厂亿諠精密,这个在厚街开了20多年的工厂,主要生产拉手等五金构件。“当年父亲他们来到东莞,开厂的话几乎做哪一行都能够赚钱,但如今成本高毛利低,传统的加工制造业并不好做。”

  吴梁荣的另一个身份,是东莞台商青年会的秘书长,他看到过太多的同龄人在接班和返回台湾的路上来回往复,真正能够接班的人并不多。

  作为父辈,在东莞台协会长翟所领看来,年轻人不愿意接班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刚刚从学校里面出来,不愿意回到父亲的企业去。“一是工厂的工作太辛苦,二是想自己闯一闯。”

  一位台商二代告诉记者,由于父辈在商海摸爬滚打多年,比较强势,子女毕业后即使回到父亲的企业,也很容易被忽视和埋没,得熬5到10年才能够出头。“这也是很多台商二代不想接班,更愿意自己干的原因。”

  而无论是接班还是创业,台商二代不得不处理好的,是他们和父亲之间的那种微妙的关系。

  2.新老两代台商的观念冲突“和港商相比,台商对东莞有更深厚的感情。由于我们回家的便捷性和港商相比没那么便利,因此台商在东莞生活和居住的时间比在台湾还多,”翟所领说,所以很多东莞台商也希望下一代能够继续在这一片土地上工作和生活。

  子女在长大之后来到了东莞,两代人之间由于观念差异而存在代沟,冲突也是在所难免。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许嘉豪的父亲就在台湾设厂生产鎏金佛像,2002年在东莞石排开设工厂。这是一个非常依赖于人工的行业,因为两大工序雕刻和泥塑都需要由富有经验的手艺人来完成。

  年轻的许嘉豪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3D打印技术,就寻思着能不能和工厂的生产结合。父亲否定了他的想法,认为公司几十年做下来的鎏金佛像才是正路,新技术只是年轻人的玩具而已,不值得去投入。

  “我把自己的想法汇集成为材料,回台湾找银行申请创业贷款,然后用借来的钱购置了3D扫描和打印的设备。”他说。

  经过两个月的编程后,他把3D打印利用在小型佛像和塑像的开模上,并利用生产案台的边角料来成功开发了“创艺佛堂”项目,主攻年轻一辈的市场,新项目的成功使得他获得了父亲的肯定。

  之后许嘉豪有一个更大胆的想法:能否为这个传统的塑像行业进行“机器换人”?

  好不容易才得到父辈的支持,此后,许嘉豪便从日本购置了7轴机械手用于雕像开模。

  在解决了过切、撞击、换刀失败和底座调试的问题,最后总算可以成功用于开模。以往大型塑像的开模需要师傅人手去完成,需要耗时两个月。而在采用新技术后,只需要4天就能够完成这个工序。

  “由于价值观和认识的不同,我们两代人之间难免会有隔阂。对于我们台商二代来说,父亲一代人很强势,要让他们认同太难了。”一位台商二代告诉记者。

  和许嘉豪相似的是,吴森胜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父亲的认同。

  2002年,因为父亲在洪梅开拉链厂的缘故,吴森胜初中毕业后来到东莞,成为东莞台商子弟学校的首届高一级学生。多年之后吴森胜并没有接手拉链厂,而是到了父亲的一家高尔夫球会所帮忙。

  当时,这家会所处于亏损状态之中,学习企业管理出身的吴森胜调整了会所的经营模式,为会所引入团队客,将其打造成为一个专注于企业客户的高尔夫商务旅游场所,一年的时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这也让他在父亲面前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对于我们这些台商二代来说,父亲既是长辈,有时候同时还是老板。你得拿出自己的成绩单,才好和他沟通。”吴森胜说。

  3.台商二代更热衷服务业“东莞台商众多,随着台商二代的成长,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前来东莞创业,这些青年非常有创意和想法,他们可以把许多创业项目带过来。”东莞市台商协会副会长陈宏钦说。

  2015年的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上,就专门设置了创新创业展区,为台湾创业青年提供展现自己的舞台。

  与当年父辈创业时从事制造业不同的是,如今年轻的台商二代更倾向于运用新模式和互联网思维进行轻资产创业,服务业成为他们的首选。

  早在2008年,年轻的李彦桦在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东莞,他马上被这里的“台湾磁场”吸引,因为他发现很多在美国读书的同学都在东莞。两个月后他再来到东莞筹划创业事宜,次年创立了天栎茗茶公司,为企业客户定制个性化的台湾茶叶伴手礼。

  上文所述的吴森胜,在得到父亲认同之后,开始展开拳脚,把创业的方向定在台湾人喜爱的咖啡上。他先是在会所里建了个600平方米的咖啡观光工厂,做咖啡的烘焙,同时在会所里开了第一家咖啡店。

  台商二代对品牌都非常重视,吴森胜把自己的咖啡品牌命名为“翘鼻子”。今年4月在南城西平开了第一家体验店,年内会再开几家,希望以体验带动咖啡豆的销售。

  “如今东莞人对于咖啡的接受度在不断提高,我希望能够做高品质而又价格亲民的产品,让精品咖啡走进千家万户。”吴森胜说。

  1980年出生的林柏伟同样把创业的方向选择在服务业上。自2001年来大陆后,他在不同的台资企业中担任生产管理者的职责,这为他经营自己的生意打下了基础。

  去年,林柏伟回台湾抵押了房子,再加上自己原有的积蓄,在厚街成立了亚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完成了筹备工作后,他的O2O上门推拿品牌“太极虎”APP也在10月中旬上线。通过细化流程和服务标准,“太极虎”的生意很不错,这也促使他思考下一步的计划。

  这半年来,他拜访了18家台湾上市公司的老总,还有很多两岸的商界精英以及私募精英,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最后,他为公司的发展找到了一个新的方向。

  “我会在‘太极虎’加上健身的板块。我和东莞很多健身房的老板们沟通过,他们也希望有软件能够做一些日常性的课表和资讯更新,以及会员管理。我的软件可以免费给他们用,健身房的会员也会成为我们的会员。”他说。

  林柏伟告诉记者,为了做好这部分的新功能,他在软件开发会议的时候,每次都会邀请健身房的负责人或教练,看看他们的需求点在哪里。如今,林柏伟的公司已经敲定了天使轮300万元的融资,未来他将利用这笔资金把业务扩展开去。

  对于台商二代的创业,吴森胜还是保持着冷静的思考。他认为,现在的互联网时代,会让人的眼界迅速扩张,但很多人会忽略自己的执行力问题。

  “互联网虽然快,但还是要以执行力为基础,父亲那一辈的执行力就非常强,这是我们比较欠缺的。哪怕你有很多好的想法,执行力不行的话那也白搭。”他说。

  4.整合资源实现抱团创业

  有越来越多的台湾年轻人,正不约而同地选择东莞作为他们的创业地。与父辈们当年举目无亲、白手起家所不同的是,东莞的台商二代有着更多的资源,他们也从单枪匹马走向抱团创业。

  2005年6月,在当时的东莞台协会长郭山辉的支持下,东莞台商青年会成立,这被很多人视作“迷你版”的东莞台协。青年会初设的时候,定位是让东莞的台湾青年学习交流、积累人脉,为他们继承企业打下基础。

  吴梁荣说,如今台商青年会总会登记的会员人数已经有300多人,加上各镇街分会召集人所联系的,大约有700人。“台商二代创业遇到的困难其实还是资源,今年我们打算做一个公众平台,聚集各个镇街的台商资源,为台商青年提供更多有效的资讯和资源。”

  而作为东莞台商青年会的一员,有多年企业经营经验的陈怡廷,最近两年也在努力为台商二代创业对接更多的资源。

  几年前,陈怡廷回到东莞,一方面在东莞台协协助台博会招展工作,同时谋划创业并承接父辈的资源。如今,陈怡廷已是东莞市胜昱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即901两岸青年创业联盟的负责人。

  2014年11月,陈怡廷联合9名东莞台商二代利用各自的资源众筹创办了东莞市胜昱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也就是如今的901两岸青年创业联盟。

  “公司是个结合创新、创意、创业、创投、众筹、市场推广与展览及资本运作的综合平台,并与各地台商协会等两岸有影响力的主流社团串联和对接优势资源,协助平台成员在大陆开展业务。”陈怡廷说。

  去年8月,由901青年两岸创业联盟、东莞市蚂蚁创业俱乐部和中天创意谷联合打造的“蚁巢科技企业孵化器”正式成立,这是一个给两岸青年提供共同创业环境的众创空间。创业者可以在酷似休闲咖啡厅的蚁巢孵化器内,得到如专利、法务和商业模式等创业基础服务服务。

  据了解,如今蚁巢共有47个入孵项目,其中包括28个台湾的项目,以及19个大陆的项目。

  为了让平台内的项目能够有更好的资源,陈怡廷今年开始跨出东莞,希望为东莞的台湾创业者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今年3月我走访了杭州、苏州、昆山、南京、淮安、天津等地有台商背景的孵化器,达成了联盟共识,并且与北京、广州、深圳一线城市当地出名的孵化器也达成了合作。”

  陈怡廷说,创业团队要的不仅是资金,更需要的是资源和人脉,从而实现商业模式的落地,然后得到市场份额。“我希望能够联合国内各大台商协会下属的青年会,让各地的两岸创业青年能够形成一个紧密的关系网,彼此实现资源共享。”

  记者手记

  让东莞成为台湾青年创业热土

  我们曾经多次听说过老一代台商单枪匹马来莞创业时候的故事。他们在大陆无亲无故,就像一头头开荒牛,怀揣着梦想来到东莞创办自己的工厂,在珠三角制造业蓬勃发展的历史洪潮中觅得自己的一艘小船。

  老一代的东莞台商多是做代工,通过接海外订单来加工生产,之后赚取差价。他们对于工厂的精细化运营和成本控制极具心得,因此东莞当年的土地和人力要素红利吸引他们来到东莞创业。

  他们的子女则不同。受过高等教育的台商二代回到东莞,最看重的因素是父辈的资源以及东莞的台湾氛围。台商二代的视野更开阔,更能接受新鲜事物,他们回到东莞,接班的能够为父辈的产业注入新血液,创业的则能够站在父辈的肩上闯出一片新的天空。

  和老一代台商们受东莞的土地和人力要素资源等吸引来投资开厂所不同的是,如今东莞正有意识地结合自身的优势,去引进台湾创业青年。

  早在去年10月15日,松山湖(生态园)台湾高科技园被国台办授予“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牌子,成为全国13个“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之一。11月,松山湖台湾高科技园青创基地揭牌仪式在台博会创业孵化区举行。

  去年12月,《东莞市关于大力引进台湾创新创业青年人才的实施办法(初稿)》经市政府审批通过,由市财政安排5000万元用于支持台湾青年人才来莞创新创业,引进的重点方向为高端电子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机器人产业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创业基地还将为引进的人才提供培训、启动资金、办公场地和房租等补贴。

  政府层面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对于台湾青年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很多创业的台商二代都非常看好大陆的市场,市场在哪创业者就在哪,未来会有更多的台湾青年来到东莞创业。但由于文化和生活环境的不同,他们需要的不仅是资金和政策,更需要一些帮助他们融入环境的在地服务。

  引进台湾的创新创业人才对于东莞的产业转型升级来说是有利的。东莞传统制造企业众多,产业链完整,但处于微笑曲线两端的企业其实非常有限。而不少台湾青年具有活跃的思维和开阔的视野,他们的创造力和传统产业相互碰撞后,或许能够擦出新的火花。与此同时,两岸青年,在创业过程中的相互接触,也能够促进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并相互了解。

  在中国新一轮的创业浪潮中,台湾青年并不会缺席。但东莞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成为他们创业的候选地甚至是首选地,则要看政府和民间的合力到底有多大了。

[责任编辑:雍紫薇]

商情快递
精彩推荐
疑难救助
相关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