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要闻播报

专家评点:台资银行大陆布局正当时

2012-10-10 08: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编辑:王思羽

  到今年上半年止,大陆已批准10家台资银行设立大陆分行,其中7家已开业,1家获准开办人民币业务。华广网8日刊载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学博士伍湘陵的文章指出,台资银行大陆布局正当时。

  全文摘编如下:

  基于大陆近30多年的高速发展,加之两岸关系的持续推进,相当一部分台资企业看到大陆潜在的市场正在加紧“抢滩登陆”,争获发展先机。目前两岸在贸易与投资规模上,基本上是一年一个台阶。就台企大陆投资项目数与实际利用台资规模来看,截止2011年12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85772个,其中实际利用台资542亿美元。另就两岸贸易额来看,仅2011年就达1600.3亿美元,同比上升10.1%。而根据台湾上市公司2011年财务年报数据显示,2011年台湾企业在大陆获利前50强中,九成在大陆设有子公司或转投资企业。发展到今天,大陆已成为台湾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主要的投资地。随着越来越多的台资企业大陆投资以及两岸贸易规模的扩大,这为两岸银行业又提供了众多的发展机会,尤其对台资银行大陆的发展。到今年上半年止,大陆已批准10家台资银行设立大陆分行,其中7家已开业,1家获准开办人民币业务。可以说当前台资银行大陆布局正当时,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当前两岸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为台资银行登“陆”提供了条件。全球经济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还没缓过神来,欧债危机再次袭来,从而致使全球经济低迷,市场需求疲软。由此许多企业生产利润急速下降,尤其是从事外贸生产的企业,更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蹶不振。利润下降,企业周转资金不足,许多企业陷入破产境地。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地为企业提供资金,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银行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当然除了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两岸企业目前还同时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两岸企业转型不仅需要人才、技术、政策的支持,同时更需要资金的支持。那么这时银行资金的提供,同样对企业生存与发展产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在两岸企业最需要资金“爬坡”时,台资银行大陆布局,能为其迅速打开局面,赢得市场提供了条件。

  二、海峡金融合作协议,规范台资银行大陆发展。2009年4月,两会在南京签署《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双方同意在银行业、证券及期货业、保险业等方面展开合作,这为规范海峡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岸金融市场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两岸签署金融合作协议近3年来,金融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为台资金融机构大陆开展业务积累了经验,尤其是银行业方面。

  三、两岸投保协议,为台资银行大陆发展保驾护航。第八次两岸两会商谈于今年8月9日在台北登场,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签署《两岸投资保障和促进协议》(简称投保协议),这一继《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之后广为两岸和国际社会所关注的协议终尘埃落定。在签署的投保协议中,双方就投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投资争端解决等多项有关台商投资活动达成共识。可以说两岸投保协议的签署让台商服下了一颗“定心丸”,其为台商大陆投资切切实实带来了实惠,为其进一步扩大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那么对于台资银行大陆的发展,同样这一协议为其业务开展与资金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四、两岸货币清算机制,为台资银行大陆发展提供了激励。2012年8月31日,两岸货币管理机构签署了《海峡两岸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备忘录中确立的两岸货币清算机制是两岸货币管理机构对两岸金融机构间为服务经济运行中运用对方货币开展支付活动进行清算所做的制度安排,其主要内容包括确定货币清算机构、规范业务内容、确立监管合作机制等。两岸货币清算机制的建立,一方面为从事两岸经贸活动的业者节省了一大笔汇兑费用;另一方面,其更为台资银行争取扩大大陆经营业务提供了条件,通过人民币业务的开展,台资银行可以与大陆相关金融机构建立日常化的资金拆借、信息交换、危机处理等提供机制化渠道。因此可以说,两岸货币清算机制的建立,为台商大陆发展提供了激励。

  五、两岸银行存贷利差,为台资银行进驻大陆提供了动力。对比海峡两岸银行业的存贷利率,可以发现大陆银行业存贷利差水平远高于台湾地区。就2004~2011年的情况来说,大陆地区银行业存贷平均利差为3.27%,而同期台湾地区仅为1.84%。在低利差环境和同业竞争压力下,台湾地区银行业获利能力越来越弱,收益不断减少。因此在此环境下,台资银行不断对外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而大陆银行业的高存贷利差为台资银行进驻大陆提供了足够的动力。

  总的来说,在两岸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的同时,大陆整个金融业的发展环境也在不断优化和规范化,并已逐渐实现与国际接轨。因此可以说,当前台资银行大陆发展是天时地利人和,其大陆布局正当时。(伍湘陵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学博士)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责编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