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映像,北京新亮点
秋天的北京,有着别样的风情与格调,在阳光灿烂中,到前门走走,灰墙红棱琉璃顶,古都景象呈现眼前,却是一片片的新意盎然;有没有发现,这里已悄然出现了一条“台湾魅力老街”,出现了一片似曾相识的“台湾映像商务文化区”,“台湾夜市”也“来”了!
“北京前门·台湾映像”商务文化区自2010年12月27日开业以来,已有三个季度时间。在开业之初,正值元旦、年尾迎接新春,加上一些产品和节庆活动的促销,年货的置办一度呈现出“台湾映像”的热闹繁华。
诞生由来——
给台商在北京一个真正的家
2008年的金融危机,不仅给大陆许多代工企业敲响了沉痛而深刻的警钟,也影响了许多像皇冠箱包等台商品牌的外销之路。同时,很多国际知名品牌也瞄准时机,大规模进入中国大陆内需市场。
“在百货公司,原来我们的产品都摆在一楼,LV来了,我们就要搬到二楼,香奈儿来了我们就要搬到三楼,Burberry来了我们就要搬到四楼……一楼一楼往上搬,搬到八楼,再没有楼我们就跳楼。”就这样,江永雄等一些商家被逼到了困境。“后来我们觉得不对,再这样下去的话,可能连我们这些品牌的生存都有很大困难。所以,我们想到去整合一个台湾概念的东西。”恰逢当时北京的崇文区政府准备重修台湾会馆,江永雄发现了在这里整合“微缩台湾”的契机,可以让更多的台湾人来大陆谋生发展,可以让台湾同胞在北京有一个安居乐业的“家”,于是在各方努力下,一条集文化、商务、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位于北京前门的“台湾映像街”应运而生。
“北京前门台湾映像”商务文化区,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公尺,整个街区是以阿里山广场为中心,区分为台湾风情市集、台湾魅力美食餐饮、映像生活美学馆、映像台湾潮场、四合院品牌总部会所和台湾会馆6大区块。
江永雄看到涵括台湾品牌形象、文创、生活、时尚和特色餐饮的商务文化区开放,让他感到北京和台湾的距离原来这么近。他说,“这座属于台湾的商务文化区,不仅是台商在大陆创业的平台,更是两岸民众心灵交会的地方。台湾人在北京就有了一个家,一个真正的家。”
战略地位——
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新平台
2010年5月7日,具有百年历史的北京台湾会馆举行重张暨台商入驻台湾商务区签约仪式。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副主席林丰正等一行41人专程来京,出席仪式。
两岸各社团机构贺信祝愿新建成的北京台湾会馆成为京台交流的新坐标,以台湾会馆为龙头、规划建设的“北京前门·台湾映像”商务文化区,在推动两岸交流合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连战表示,两岸人民是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的同胞,是一家人,在原址扩建北京台湾会馆,因应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需要。相信北京台湾会馆能够为台湾同胞提供宾至如归的服务,在两岸关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北京市市长郭金龙表示,北京台湾会馆重张是海峡两岸交流史上的一件喜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两岸同胞以台湾会馆为平台,进一步加强经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谱写交流合作的新篇章。
两岸高层领导不但大声疾呼为两岸文化商务创造有利条件与机会,也亲力而为推动两岸经贸文化事业的交流,大力支持倚靠着北京台湾会馆的“台湾映像”的规划和发展,帮助台商在大陆扩展事业,帮助台商在北京建立一个属于台湾同胞的家!这已足以说明在北京前门的“台湾映像”商务文化区项目绝非一般商业项目,在台湾同胞的心里有着相当重要的“家”的地位,是两岸经贸文化交流的新平台。
营业镜头——
“赶着鸭子上架”的尴尬
回望“北京前门·台湾映像”商务文化区开业三个季度以来,商家不断进驻,还有许多台商是第一次来到大陆,就直接到了这个“家”落户,倾心打造纯正“台湾味”的商务文化区。
据了解,“北京前门·台湾映像”开业第一个月,正值新年期间,北京民众纷纷到来,置办别样心意的台湾年货,满车满载,还带着家人朋友几次三番地来感受“台湾映像”的热闹繁华,生意相当红火。
可是,随后,人气开始下降,台湾商家的经营业绩也急速滑落。北京每年冬季至开春回暖有长达四个月的供暖期,“台湾映像”商务文化区由于赶在年前开业,许多配套设施没有跟上来,据悉,当时的供暖设备还不能正常提供供暖以达到舒服的18℃甚至还在零下,顾客不能感受到舒适,春节一过,“光临”自然也就慢慢减少了。
台湾商家盼望着4月之后,天气慢慢转暖,“台湾映像”可以迎来爆发性地业绩增长,呈现开业初的景象,只是事与愿违,“北京前门·台湾映像”的一系列配套设施还是没有完善,电梯不能方便使用,停车场、停车位很难找,电力供应不足,手机信号还没有覆盖到地下楼层,银行ATM机没有配套到位,这些种种不能“跟上”的服务配套自然会影响“台湾映像”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
在北京市政府与台商着力打造的这片寄予着两岸同胞的心血与梦想的“台湾映像”商务文化区,或许正是因为寄予着厚望与厚爱,难免“急于求成、急不可待”,在相关服务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也上演了一幕“赶着鸭子上架”后的尴尬。
亮剑出鞘——
“夜市”给“台湾映像”加温
有问题总是好的,至少说明有进步和努力的空间。“北京前门?台湾映像”商务文化区的商家随即成立“台湾商家委员会”,透过北京市东城区台办反映各种问题至北京市台办。经台办领导的有力协调,引起东城区政府的高度重视。2011年6月,由北京市台盟及台联共同组织人大代表至台湾文化商务区视察,并安排与台湾商家委员会代表洽谈会面,了解经营情况,提出改善意见。在众所期盼之下,终于在七月,迎来了希望的曙光!
2011年7月12日晚,第一届北京前门“台湾夜市TAIWAN YES NIGHT MARKET”开幕式在北京前门“台湾映像”阿里山广场盛大举行,将台湾的“夜市文化”完整地呈现给广大的北京老百姓,希望吸引大量的客流量来“热闹”台湾映像,还引入了独具台湾民俗特色的“办桌礼”文化。
台湾夜市是享誉中外、反映台湾特色风土人情的夜市文化,所有到过台湾的人都会非常怀念台湾夜市那种热闹、轻松、自在的氛围,最重要的是那些尝不尽的美食小吃。从夜市开幕后的各项经营数据可以看出,“台湾夜市”已成为“北京前门?台湾映像”商务文化区内的一大亮点,市民争相前往,体验台式消夏文化。“台湾夜市”的销售热潮,直接拉抬了“台湾映像”商务文化区的知名度与经营情况。
“北京前门?台湾映像”商务文化区的创立,希望借着大陆同胞对台湾各种美好事物的理解与喜爱,创造台湾同胞在大陆创业的最佳平台,增进对两岸的稳定交流与和谐合作,团结中华民族和平共荣的伟大事业发展,提升中华民族的世界地位,是所有进驻“台湾映像”台商的心愿和梦想。
坐落在北京前门的“台湾映像”,能否真正成为北京的新亮点?能否真正成为两岸经贸文化交流的新平台?能否真正成为两岸同胞彼此融合的“家园”?无论是积极筹组台湾魅力老街的江永雄,还是戮力参与经营的各位台商都相信,有两岸高层重量级人士加持,有北京市和崇文区政府大力推动,有两岸各界的共同努力,北京前门的“台湾映像”一定能在两岸交流中扮演积极角色!
“北京前门·台湾映像”商务文化区的创立,希望借着大陆同胞对台湾各种美好事物的理解与喜爱,创造台湾同胞在大陆创业的最佳平台,增进对两岸的稳定交流与和谐合作,团结中华民族和平共荣的伟大事业发展,提升中华民族的世界地位,是所有进驻“台湾映像”台商的心愿和梦想。(陈薜薇)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