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潭:义不容辞做两岸交流使者
每个台商都是两岸交流的使者,反过来两岸交流又切切实实惠及到每一家台商企业。
张文潭认为,两岸交流事关大陆逾10万家台商的发展,作为投资大陆23年的“老”台商和两岸交流30年的见证者,自己有责任为两岸交流发展奉献心力。
以“团结、服务、交流、发展”为宗旨的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以下简称全国台企联),自成立以来就积极承担起促进两岸交流发展,服务台商的责任和使命。
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浙江省绍兴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浙江正裕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拥有众多头衔的张文潭,2010年又有了一个新角色——“全国台企联两岸交流委员会主任”。
虽然很多职位头衔都是被众人推举上去的,但是做事一向认真的张文潭认为,“在其位就要谋其职,接受了就要实实在在地付出。”
自从2010年接任全国台企联两岸交流委员会的工作后,张文潭已经很少有时间待在自己的公司里,现在他已经把公司的业务全权交给女儿和公司的管理层,自己则一心扑在两岸沟通交流上。“我的工作日程已经能排到2012年了。”张文潭的记事本上工工整整地记录了自己每天的行程,密密麻麻的日程表中夹贴着五颜六色的提醒字条,昭示着主人忙碌而有序的时间安排。
未雨绸缪 尽早布局
早在两岸交流初期的1989年,已经在台湾有自己产业的张文潭,就来到大陆浙江投资兴业,23年一路走来,作为第一批到大陆发展的台商,见证了台商在大陆的发展变迁。
“1990年到2000年左右是台商在大陆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时来的台商可以说是做什么赚什么。”张文潭肯定他们这一批人的幸运,赚到了“机会财”。“因为当时大陆市场还是一张白纸,信息落后、要技术没技术、要管理没管理,而台商来后有资金、有技术、有人才,凭借这些优势台商大都快速发展起来。像是丽婴房、徐福记、天福茗茶、捷安特、和成卫浴等现在比较知名的一些品牌,都是较早到大陆投资的台湾传统制造业厂商。”
张文潭指出,从2002年开始,大陆有一批嗅觉灵敏的人开始感知到市场经济的“味道”,本土企业开始渐渐发展起来,之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逐步深入,大陆的民营企业开始崛起,加之外资巨头的长驱直入,大陆市场逐步进入了一个竞争时代,之前笼罩在台商身上的光环优势在这过程中也在逐渐地退去。
从有优势到没有优势,张文潭说,“很多台商没有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理落差,失去了改变发展思路的最佳时机。”谈及正裕化学的发展,张文潭介绍自己也是一路跌跌撞撞走来,但是他坚信企业的经营者无论在任何市场环境下都要敢于承担,顺境逆境都要做好未雨绸缪的准备。他认为,做企业就和自己的身体一样,哪里不舒服、哪里有问题、具体的状况如何,自己最清楚不过了。
“现在基本上没有一个工业不是夕阳产业,也没有一个产业不属于传统产业,传统产业只要能用最好的技术生产质量最好的产品,拉高质量的层次,拉开竞争的距离,一样可以赚钱。”张文潭介绍,“正裕现在只做最顶尖的部分,不去跟同业打混战,面对的客户也基本上以高端对象为主。现在是全世界涤纶用分散染料最高质量的成品制造商,除了生产自有品牌外,国际性第一、第二的大厂都在这里ODM加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