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台商杂志&网络

再见,MADE IN CHINA

2011-09-29 15:21     来源:台商杂志     编辑:程冉

  “电力短缺、劳力紧张、成本上升、汇率调整……大环境的快速巨变,让我们措手不及。收手或歇业,就意味着打拼二三十年的巨大付出将付之东流,市场、人脉散失,管理团队、技术工人也将拱手相让。 “日前接受笔者专访时,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刘璟芳的语气稍显凝重,同样从事了多年制造业、正在谋求转型的她,建议台商”对投资第二产业尤其是用工多、能耗高的项目一定要谨慎,而发展具有一定技术优势的研发项目、国际外包服务等第三产业则是不错的选择。”

  的确如此。就拿台商制造业最头痛的劳工成本来讲,在7月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十二五”规划中,首次写入“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率13%”。事实上,规划中的数字是保守估计,今后有可能会接近甚至超过15%,这意味着最低工资有可能在5年内倍增。统计显示,过去10年来,中国制造业工人的实际工资年增长近12%,2002年至2008年,中国制造业的实际时薪上涨了一倍。飙升的成本沿着产业链不断传导,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已被削弱,“被替代”现象开始蔓延,传统代工企业优势不再,外贸加工制造业订单加速向外流失,中国廉价劳动力时代正走向终结。

  “孟加拉国人工成本只有600~700元人民币,泰国劳工的月工资1200~1500元人民币,厂房租金和其它水、电、气等成本也较低。中国大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工人越来越少,接单量也逐渐减少,很多欧美订单正在加快向东南亚、非洲转移。”从事服装加工出口贸易的上海台商刘先生说。以跨国巨头耐克公司最大的代工厂台湾泰丰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2010财年越南代工厂所占的比例上升为37%,首次超越中国34%的份额一跃成为“老大”。泰丰并宣布未来将把重心放在大陆市场庞大的内需商机上,而越南产能占比将增至55%以上。

  那些成本洼地,也并非都是水草丰美的天堂。今年以来一些台商越南工厂罢工风潮愈演愈烈。6月,台湾宝成集团遭遇投资越南以来最大规模罢工,共有9万3000名劳工罢工,工厂几近停产。尽管后来事态平息,但“越南通膨太快,导致政府规定的基本薪资远远跟不上生活所需”的矛盾依然潜藏劳资风险。

  出路在哪?台商中小企业过去主要依靠低劳工成本、低价格和数量竞争,缺少全球式的品牌竞争力,一味压缩成本不再是台商制造业的未来发展之路,而价值创新——考虑投入更多的成本获得更高的附加值才是明智之道。

  “台商不只有代工、加工,还要创造世界品牌。但以台湾2300万人市场要做出世界品牌不易,因此鼓励销量达一定规模的台商跨足对岸,先争取中国驰名品牌,再进军国际。”萧万长的一席话,是对获得大陆最高等级“中国驰名商标”的12家台商的褒奖,更是对已在大陆进行商标申请的15万个台商品牌的激励——大陆有13亿人的大BASE,在说“再见,MADE IN CHINA”的同时,一定别忘了喊出“你好, CHINA MARKET!”(许晓楠)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责编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