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台企精英

康师傅 再造创新人才

2010-07-09 16:28     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编辑:张蕾

 

封面故事| 康师傅 再造创新人才

  或许在某一天,街头不但有ATM机,更有一台可以自由选择不同面饼与各种调料包的方便面自动贩卖机,吃随意自由组合的方便面,这绝对不是假想。有18年方便面生产历史的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文中简称康师傅)在日前举办的“创响新生代”决赛上已经收到了这样的提案。

  200910月,康师傅宣布投入1.8亿元人民币,推出为期五年的世界名校奖学金计划,而“创响新生代”便由此衍生,自20101月开始,历时半年,6月刚刚落下帷幕。泡面自动贩卖机只是近300份提案的其中之一,而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也让康师傅吃惊。“学生们的创新方案让我们感到惊喜,这些提案会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康师傅总裁室幕僚长柯元达对本刊记者表示。

  康师傅的一次创新活动却让参赛者小王重新审视自己。五名队员来自不同地区,这让小王体会到团队合作与各自为伍的区别。“我们最初开始的时候总吵架,都觉得自己的创意要优于其他人,慢慢地我们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优缺点,开始学着将大家的想法进行整合。最终进入了决赛。”不过让小王略感遗憾的是他们的提案最终没有获奖,“其实这没什么,我们这几个月的收获要比获奖还重要,团队合作才是创新的最根本因素。一个人能力再强都离不开团队。”

  小王的体会正是康师傅对于此次大赛的最终期望,“我们是以创新为根本,但是我们更希望大学生能拥有创新潜质,成为注重团队合作而且拥有社会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柯元达很满意此次大赛的结果。实际上,除了创新大赛,康师傅还竭力从大学毕业生中培养和储备管理人才,这些人在康师傅内部被称为“康宝宝”。

  人们普遍认为,中国企业最缺乏的是创新,而创新人才的匮乏是由于教育体制的弊病而致。康师傅的案例显示着很多注重长远发展的知名企业的共识,即从大学校园到人才选拔以及随后的工作实践和培训中对人才的再造和培养。这其中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是最具建设性的有效人才培养方式,是企业与大学实现良好互动的方式。

  创新需要团队协作

  康师傅每年的校园招聘都会收到几万份简历,在其中筛选出80100名“康宝宝”。据了解,这些“康宝宝”是康师傅为集团储备的管理培训生。2008年康宝宝计划开始实施,此前采用的是外聘管理层的做法。

  “我们发现外聘的高管会带着此前公司的企业文化,我们接受需要一定的时间。而自己培训人才则是从零开始,这些刚出校门的大学生理论基础都很扎实,欠缺的就是工作经验与成为社会人必须的锻炼,他们就像白纸,可以接受我们的色彩。” 康师傅总裁室管理部人力资源组赵竞处长表示,每个康宝宝都要进行一年至一年半的专门培训,对于不可预估的培养成本,康师傅认为非常值得。“我们本来就是将人才作为第一战略,培养他们成为人才,尤其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是非常值得的。”柯元达表示。

  刚从西南区回到总部的蔡天一是2009年“康宝宝”中的一员,八个月的培训让其变得更自信。“我觉得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变得成熟了。”小蔡脱口而出。小蔡还记得去年的夏天,在进入康师傅的时候,那么多人面试之后,过关斩将的小蔡也有点“懵”了。“后来我想了一下,我能进入康师傅,可能是因为我的问题比较多,而且想法也很多。”小蔡的说法得到了赵竞的肯定,“我们会在面试时初步判定一个人到底有没有创新意识,这个没有办法用几个问题去做固定测试,只能通过对人的言行进行初步判断,一般好奇心比较强的同学会比较有创新意识。”

  康师傅作为知名企业,很多应聘的同学会共享应聘问题,前一分钟问过,后一分钟就会有人共享到网上,“实际上我们在面试的时候是有一个测评,主要是看应聘人的思维,会根据题目进行打分。不过主要还是通过交谈来了解一个人。”赵竞在应聘过程中偶尔会用到一些活动方式来看应聘人员是否具有创新意识与团队精神。在康师傅看来,团队精神要排在创新意识之前,“没有团队精神的人我们肯定会将其屏蔽在队伍之外。”柯元达表示。这也是为什么此次参加康师傅创新大赛的队伍多是25人。

  同时在康师傅的面试中偶尔也会出现与谈话不同的内容:通过一些小活动来考核应聘者。“我们会有一些人在旁边观察团队成员的表现,看他们在活动中对别人、对团队有哪些动作。同时也会关注他们说过哪些话。”赵竞透露,这种方式可以看出一个人在团队中的作用,包括在团队合作中是否具有合作意识,也可以看出是否具有领导才能。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创新意识与团队意识缺一不可。“我们希望是二者兼备,才是合格人才。”赵竞表示。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