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台联手互创赢局 推进台湾连锁企业登陆西进
在川台现代服务业合作论坛上,300多位川台企业家观点碰撞——
台湾中华两岸连锁经营协会理事长王国安,在西博会看到文殊坊不足百米长的台湾美食街,每天能创造50万元零售额时,迫不及待地想推进台湾连锁企业登陆西进。
川菜重味,台湾美食则长服务之道——川台美食携手,“钱”景可期。那么,如果将合作之手由传统餐饮服务业伸向现代服务业,结局会如何?10月24日川台现代服务业合作论坛现场,300多位川台企业家一同畅想。
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核心观点:服务业占所有国家目前需求的第一位。进入21世纪,现代服务业已全部进入中国,很快就要进入四川。
出生于成都、成长于台湾的台湾商业研究院院长张光正博士见到老乡们,非要说四川话才觉得痛快。他最想提醒老乡们:发达国家和地区,包括台湾,服务业占GDP比例近70%,大陆是4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川,发展服务业潜力更大。
台湾“一茶一座”总裁陈定宗说,服务业时代已经来临。“需求决定市场,以前大家吃饱一碗面就可以了,而现在我们希望在路边花几十元甚至几元钱,可以享受到喜来登的五星级服务。”他说,现在服务业占所有国家目前所需求的第一位。
“现在大家都不想生产制造,而是转向服务环节。为什么?你们知道IT赚最多钱的是哪个部分?是市场部分。”顺应市场所需,进入21世纪,全世界各国的餐饮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已全部进入中国,很快就要进入四川。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内需是重中之重,而市场是西部最大的优势。因此,发展服务业,四川面临重大机遇。
如何抓住这轮机遇
核心观点:服务业必须是知识密集的,否则赚的都是辛苦钱。创新和文化是发展服务业的决定性因素。
张光正认为,服务业的发展带来非常多的新兴市场和经营模式创新,包括创意经济、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美丽经济、体验经济,包括宅经济等,但无论哪种形式,服务业必须是知识密集的,否则赚的都是辛苦钱。
如打造成都“美食之都”这个牌子?从美食的发展阶段来讲,它先是一个产品经济,要满足人“饱食”的需求。第二个阶段是服务经济,需求提升为“乐食”。但餐饮业不能只停留在饱食或者乐食的阶段,必须要进入到真正的“美食”,即第三个发展阶段——体验经济,有色香味俱全的体验感官,还要加上创新以及城市的文化积淀。创新和文化是发展服务业的决定性因素,通过文化形成制度,光是发展服务设施远远不够。
“我们应以此为契机,推动两岸合作,布局未来全球市场。”张光正说,应将川台的市场、资源与经验结合起来,互创赢局。合作可从人才培训入手。已有30年服务业发展基础的台湾,行业研究发展能力很强。现在台湾有168所大学,人才培育机制完善,但是很多大学可能面临招生不够的问题,我们非常欢迎大陆学生到台湾去念书。
品牌拓展效率最高
核心观点:连锁企业的利润很高,产品控制得很好。连锁三部曲是专业化、标准化、简单化。
王国安在川促进的系列合作,均围绕着品牌加盟,商业连锁化合作进行。台湾过半企业都是中小连锁企业,高达6000多家。台商普遍认为,连锁经营是各种经营手段中成本最低,而且通过加盟连锁方式,品牌拓展效率最高。连锁企业的利润高,产品控制得很好。比如已在大陆开了500多家的台湾永和豆浆,一年的获利高达千万以上。
准备将中西区总部移师成都的台湾“一茶一店”,已顺利在成都开了5家分店。这家在全国23个城市有93家门店的企业,虽店数不多,顾客回头率却很高,月均迎来80万人进店消费,按人均消费60元算,月销售起码有4800万元。王国安发现,他每到一个城市,当地都希望将这个品牌吸引过来。因为经营模式很成功,陈定宗去年已从私募资金和银行获得数亿元的发展资金,预计未来几年便可成功上市。
陈定宗揭示其连锁三部曲:专业化→标准化→简单化。实现专业化和标准化之后,执行就很简单。(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刘云云 胡彦殊 曾小清 许静 实习记者 刘川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桑清 衡昌辉)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