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精彩推荐

台商该如何“抱团”打“内销战”?

2012-09-11 15:00     来源:台商     编辑:王思羽

  如今的大陆台商们都在为外销转内销“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在台企联、各地台协的协助下,台商们都期望能以“抱团作战”的方式尽快打赢这场“内销战”。目前这种方式也初见成效,如东莞的“大麦客”、北京的“台湾映像”、深圳的“天下e家”等都已建立起“只卖台湾产品”的内销平台。在对大陆商业环境不了解并且以“一己之力”极难挤进内销管道的情势下,凭借“抱团”所获的人力、财力确实提高了“内销战”获胜的概率。   

  在台企联第二届副会长会第五次会议上,当大家遵照此思路讨论如何“抱团”建立“台湾精品绿色生活馆”及“台湾批发商场”时,一种“很特别”的声音跳了出来:“建一个台湾馆是可以,但若建起来让消费者只知道是台湾人做的,进到里面却是他们不需要的东西,那就没有意义了。”并且“我们应该做好产品组合,把有用的东西放在应该放的地方,这不是简单的‘抱团’就能做到的。”   

  这位台商“一语中的”地指出了大家思路中存在的缺陷:光顾着“抱团”却忽略了“抱团”的技巧。众所周知,建通路定要符合当地的商业规则,卖产品也一定要“适销对路”,若“抱团”前没有充分了解这些,恐怕“抱团”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并不是所有台商做的产品都是好的,也并不是所有的台商都适合去做批发或零售。什么样的产品就会有自己相应的客户群,什么样的台企也应该有符合自己的销售通路。”这位台商继续说道,“我们应该先进行‘自我整合’,将台企本身、产品及品牌都进行分类、优劣排序,提供丰富且适合的资源让零售商、批发商、代理商自己去选择。当我们经过仔细筛选的产品组合一推出就能被大陆通路商及消费者所需要时,我们才会真的有所突破。”   

  总之,台商们要学会三个“抱团”的技巧:首先,要明确“抱团”集体营销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推出各自优质的产品而非“台湾特色”本身,所以在强调“台湾”这一地域特色的同时注意不要“本末倒置”;其次,在“抱团”前,台商们要“自我审视”、“自我规划”,并且摸清大陆通路商乃至消费者的需求,找到彼此的契合点,“抱团”营销符合双方的需要才有“抱团”的意义;最后,“抱团”不要盲目地“抱”,可以透过台企联及各地台协的平台充分掌握信息、自我整合,以“强强联合”的方式去跟大陆通路商谈、去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当“抱团”能产生“聚合效应”、能以强大能量吸引对方时,才算“抱团”成功。  

  要利用“抱团”战术打赢“内销战”,掌握“抱团”技巧必不可少,这也许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及资源,但却是稳扎稳打的可靠办法。正如台企联会长郭山辉在这次会议结束时所说,“我们不要好高骛远,目前能做多少算多少!”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责编信箱:tsfwzx@taiwan.cn